先天性耳畸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整容医美消费低龄化法律能对未成年盲目整 [复制链接]

1#

有“饭圈女孩”为了追星,对照明星的脸多次整形;也有未成年人陷入“颜值即正义”误区,为变成“网红”的模样而整容

法律能对未成年人盲目整容喊停吗

本报记者于灵歌

《工人日报》(年09月02日06版)

阅读提示

“整容要趁早”“当不了学霸,那就当校花”……一些医美机构制造“容貌焦虑”,医美低龄化愈演愈烈。有不良商家打着“平价医美”的幌子,以低价营销方式吸引经济能力有限的年轻人或未成年人“入场”,甚至诱导求美者贷款整形。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对未成年人整容进行禁止性规定。专家认为,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有必要对此作出规制。

8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征求《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意见稿提出,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乱象,旨在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

“整得美才能有人喜欢,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整容要趁早”“当不了学霸,那就当校花”……一些医美机构揽客时,制造“容貌焦虑”,向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输出单一审美观以及不健康的价值观。有“饭圈女孩”为了追星,对照明星的脸进行多次整形;也有未成年人整容,只为变成社交平台中的“网红”模样,陷入“颜值即正义”的认知误区。

近日,15岁的网红女孩小娜在一档综艺节目上自曝,“已经整容数百次,全身都做过手术,包括8次眼睛、6次鼻子,花费万元”。如今的她成了“真人芭比”,引发网友对未成年人整容的讨论:整容、医美消费低龄化的趋势下,未成年人盲目整容,法律能喊停吗?

00后的医美消费势头比90后更强

尽管像小娜这样整容成瘾的仍属个例,但有不少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00后已经尝试过整形美容项目。某互联网医美平台年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医美消费者中,18岁~19岁的青少年占比达15.48%,00后的医美消费势头比90后更强。

打开社交平台,各类整形医美营销笔记、宣传广告随处可见,“我是怎么说服爸妈去做整容的”“学生党也适合的微整形”……其中不乏低龄求美者现身讨论。

在一些医美APP上,“双眼皮节”“瘦瘦节”等花式营销活动层出不穷。在一则医美平台的视频广告里,单眼皮的女儿想要去做双眼皮,和父亲产生了分歧,最后父亲以一个“行”字回应,女儿获得同意后十分开心。有网友认为,这是变相鼓励学生群体要求父母掏腰包支持整容。

抓住8月下旬暑期的尾巴,整形美容机构迎来手术类项目消费的高峰期。记者从北京多家医美机构了解到,暑期消费者不少是今年结束高考的00后,工作人员称,割双眼皮、打玻尿酸是热门项目,“假期适合进行术后恢复,用崭新面貌迎接大学生活。”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机构咨询未成年人能否做整形手术时,多家机构向记者明确,不接待未成年人,若有手术需要,需监护人到场并签署同意书才会进行。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注意到,有很多学生去割双眼皮、文眉、漂唇、扎耳洞。她认为,未成年人针对兔唇等一些生理缺陷进行的医疗性整容,有必要也应当允许。但如果只是为了追星、变得好看而去盲目整容,并不可取。

“平价医美”诱未成年人“入场”

近年来,在医美市场扩大的同时,纠纷与投诉也在增长。中国消费者协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