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晓婷刚生了个大胖儿子,一家人别提有多开心了,婆婆笑得合不拢嘴,对晓婷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而晓婷就天天在家看着宝宝。
这天晓婷和往常一样,趴在床边看宝宝,突然发现宝宝的耳朵上长着一个小孔,赶紧叫来婆婆看是咋回事。
婆婆一看就乐了:“我的宝贝孙子真是有福之人。”晓婷很好奇地问婆婆:“怎么耳朵上有个孔还成了有福之人?”婆婆告诉她这是“聪明孔”,也就是老话里说的“耳有仓眼,钱财满钵”中的仓眼。婆婆高兴地对晓婷讲:“我孙子是富贵命,将来呀吃穿不愁,你将来呀就等着跟着你儿子享福吧。”
晓婷听完婆婆的话,虽然半信半疑,但也没那么紧张了。可是过了几天晓婷发现儿子的“聪明孔”有一些白色的分泌物,闻着味道有点臭臭的,晓婷以为是小孔里堵的脏东西,就用手去挤“聪明孔”,想把里面的白色分泌物挤出来。
没想到小婷的这个动作,差点要了孩子的命。她挤孩子耳朵的当天晚上,孩子耳朵小孔周围就开始泛红。晓婷没在意,谁知第二天早上整个耳朵都肿起来了,晓婷两医院。
医生先检查了孩子的耳朵,再向晓婷了解情况,然后直摇头:“老年人不懂、迷信,你们做父母的怎么也这么无知。你这个举动会害死孩子的知不知道?孩子的耳朵已经感染,先用药物消炎止肿,然后再进行手术。”听了医生的话,晓婷后悔得要死。
这个“聪明孔”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象征,而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畸形,在医学上被称为先天性耳前瘘管。
那到底什么是“耳前瘘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主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耳廓组织发育受到阻碍引起的。胎儿在羊水里的样子和鱼有点像,头部两侧有像鱼鳃一样的结构称之为鳃裂,发育完全以后鳃裂就会消失。但是有些宝宝会有一些鳃裂的遗迹即为“耳前瘘管”
为了避免发炎引起很严重的感染后果,有耳前瘘管的人平常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注意饮食不要熬夜,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本来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就会容易上火有炎症,这个小孔更敏感,一上火这个位置就会先发炎痒痒的,不由得就想去抓一抓。熬夜也是引起炎症的罪魁祸首,所以有耳前瘘管的人一定要忌口,而且要多休息少熬夜。
有耳前瘘管的小宝宝,如果宝宝是母乳,妈妈为了给宝宝供应营养健康的食物,要忌口、多休息、心情愉快。喝奶粉的宝宝一定要多喝水防止上火。
2.保持耳部清洁干燥,不要乱抓乱挤
洗脸洗澡时也要给耳朵后面清洗干净,并用毛巾擦干,一定要告知孩子不要用手去抓或挤压那个小孔,因为手上有细菌,再抓耳朵就特别容易引起化脓及感染,医院手术。如果感到痒痒的或不舒服,医院让医生开消炎药吃来缓解症状。
3.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身体素质好的人对于病痛及细菌的抵御能力会更强,而体质弱的人更容易被细菌和病毒入侵,耳前瘘管发炎的可能性也更大。所以说锻炼身体提高孩子身体的抗病能力尤为重要。
耳前瘘管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作为父母还是要引起重视的,有炎症时要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处理,避免小病处理错误而引起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