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防治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3378.htmlCMC
《中国医疗美容》作者俱乐部
“医疗美容专家风采”栏目公告
“中青年医师风采”栏目公告
编者按
整形美容外科的临床常常会遇到头面部肿物切除后的美容修复,小面积的皮肤缺损可以游离皮缘后直接拉拢缝合。临床中有些由于面积过大不能直接拉拢缝合,或直接拉拢缝合后会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的移位变形、引发畸形的情况,需要应用植皮或者皮瓣的方式修复创面。
年来,笔者收治的头面部的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色素痣、血管瘤等病变,切除后应用旋转皮瓣给予修复皮肤缺损,效果满意,美容效果可靠,共86例,现报道如下:
年第10卷第2期
DOI:10./j.issn.-..2.
欢迎订阅《中国医疗美容》期刊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6例,均以头面部肿物收治,其中男性70例,女性42例,年龄12-71岁。基底细胞癌32例、鳞状细胞癌9例、色素痣40例、血管瘤5例。病变在头部者19例、面部者67例。肿物切除或扩大切除后创面面积最小者0.9cm×0.8cm、最大者5.0cm×6.5cm。
临床方法
切除肿物
标记切除范围—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沿设计线切除肿物
切取皮瓣,修复创面
设计皮瓣—沿设计线切取皮瓣—将皮瓣旋转覆盖创面—缝合—常规引流、覆盖敷料
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处理
本手术方式较少发生皮瓣血运障碍,但仍需勤查看皮瓣血运—查看皮瓣色泽、张力、温度和毛细血管反应等—“猫耳”、蒂部臃肿、轮廓感不协调等情况先留待术后自行恢复,必要时半年后给予修复,不能急于处理,以免影响皮瓣血运。
(详细步骤清阅读原文)
临床结果
本组86例患者应用的旋转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其中3例半年后行“猫耳”修整手术,术后随访75例半年至一年,切口痕迹不明显,手术区域与周围皮肤质地、色泽、轮廓感匹配良好,无周围组织及器官无明显移位变形,无继发畸形,恶性肿瘤患者无复发,美容效果满意。
典型病例1:
患者男,65岁,以“发现右侧面部肿物生长20年,快速增大伴破溃3月”为主诉就诊。查体:老年男性,右面部见3.0cm×3.5cm大小类圆形肿物,突出皮面0.4cm,边缘不规则,色暗,可见表面破溃渗液,边缘皮肤略红肿,颈部、耳后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术中沿边缘5mm切除肿物,切除层次在在SMAS浅层形成皮瓣,覆盖创面,远端“猫耳”一期修复,蒂部臃肿留待术后恢复,必要时二期修复,手术修复效果满意。
(更多内容请阅读原文)
讨论分析
旋转皮瓣是局部皮瓣的一种,相比其他皮瓣,它更适合面积较大的圆形或三角形创面的修复。
旋转皮瓣的缺点有:
①手术的辅助切口较长,早期切口痕迹较明显,但如果能把带有弧度和延展性的切口设计到皮肤纹理以及自然轮廓线上,切口相比其他皮瓣更隐蔽更不明显。
②手术剥离范围较大,需要熟练的解剖学基础,分离皮瓣时需要严格掌握好剥离层次,面部的层次在SMAS浅层及皮下脂肪层内,额部和头部的手术层次在帽状筋膜深层及骨膜浅层,如遇深层穿出的穿支血管,尽量游离,保留较粗的穿支血管。
③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猫儿”残留或蒂部臃肿,如对皮瓣血运没有影响,可术中修整,如果对血运有影响,则需要术后长时间恢复或二期手术修复,需要术前和患者及家属讲明此点。
笔者有以下体会:
①选择哪种皮瓣及怎样设计皮瓣修复创面时,应该考虑创面的大小、形状、部位、周围组织的松弛度,且供区在颜色、质地、组织结构方面应与受区尽可能的一致。
②考虑旋转皮瓣辅助切口较长,切口应尽可能与皮肤纹理一致,并参考重要的轮廓边界。
③修复较大的皮肤缺损时,需要遵循面部分区原则和各器官的亚单位分区原则。
④保证皮瓣的成活率,需要术者充分掌握头面部的分层解剖,保证分离皮瓣时手术层面的正确及均匀一致。
⑤为保证皮瓣的成活,皮瓣适当设计大一些,张力最大的尖端处修圆并无张力缝合。
⑥注重微创操作,注重美容缝合。
作者简介
张国辉,王玉霞,刘琳,于俊凤
杨鹏鹏,牟月晓,马苗苗
(1.医院美容医学部;
2.滨城皓贝尔口腔门诊部)
《中国医疗美容》月刊
为方便广大作者投稿
特此发布年4-6月的刊期安排:
年第4期截稿时间4月20日
年第5期截稿时间5月25日
年第6期截稿时间6月22日
请作者根据刊期安排合理选择投稿时间
CN11-/RISSN-
知网万方收录
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卫健委主管中整协主办国家级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投稿电话-网络投稿:zgylmr.org.cn
/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ChineseJournalofPlasticandReconstructiveSurgery》(简称“CJPRS”)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编辑的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出版的唯一整形重建外科领域英文学术期刊。
刊载整形与重建外科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提高我国在整形与重建外科的临床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医疗美容》
《CJPRS》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主办
《中国医疗美容》邮箱:ylmr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