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刺激耳穴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不断涌现,如电针和激光针,但本章仅介绍四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传统治疗方法。一、耳穴贴压法耳穴贴压法是指用圆而质硬、表面光滑、适合耳穴面积大小的药籽、药丸或磁珠贴在耳穴上,通过按压刺激耳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方法具有安全有效、适应症广和不受条件限制等特点,是近年来最常用的耳穴治疗方法。(一)操作程序1.选用圆形、表面光滑、质地坚硬、适合穴位面积大小、对皮肤无*副作用的物质为贴压物,如王不留行籽、急性子、绿豆、六神丸和磁珠等。2.将胶布剪成(0.6×0.6cm大小数块备用。3.用碘酒、酒精严格消*耳廓。4.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探棒按压所选穴位,使之留下压痕,然后将粘有贴压物的胶布贴敷在压痕上,并按压数秒钟,至出现发热、酸、胀或放射等针感为止。5.贴压方向自上而下,由前往后;以贴压患侧穴位为主,或双侧同时贴压。也可前后同时贴压,以增加刺激强度,提高疗效,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各种疼痛病症,如头痛、背痛、膝关节痛。6.每贴压1次,可留置3—7天,贴压期间,嘱患者每天按压2—3次,每次3—5分钟,至有酸、胀、热或放射感为止。7.下次贴压前一天取下贴压物,并用温水清洗耳廓。一般病症五次为一个疗程。(二)适应症耳穴贴压法安全、有效、易于接受,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痛症、炎症性病变,内分泌紊乱、功能性及运动障碍,及过敏性疾病。对老年、儿童、体弱及对药物过敏者尤为适宜。(三)耳穴贴压的正常反应贴压耳穴后,由于年龄、性别、体质等差异,可出现不同反应。常见的有局部酸、麻、胀、痛、热,或放射传导等。有些病人可出现患部肌肉不自主运动、热流感和舒适感。许多病人食欲增加、睡眠改善、精力充沛。所有反应说明取穴准确,方法得当,预后良好。(四)耳穴贴压的异常现象及处理耳穴贴压疗法同针刺疗法一样,也可出现异常情况,包括以下两方面:1.晕针由于病员精神紧张、疲劳过度、空腹、久病体弱及体质差异,或医者取穴不准,手法不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晕针现象。(1)轻度∶表现为头晕、胸闷不适、恶心;(2)中度∶表现为心慌、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细数;(3)重度∶表现为全身厥冷、大汗淋漓,甚则不省人事、血压下降、脉微细欲绝。耳穴贴压疗法中轻度和中度晕针较多见,重度晕针罕见。晕针可能发生在贴压过程中,也可发生在贴压一段时间后。轻度者,让患者平卧,喝热水或糖水,消除紧张情绪,待恢复后可继续贴压;中度者,先取下贴压物,患者平卧呈头低脚高位,解开衣领及裤带(冬季注意保暖),针刺皮质下和肾上腺,必要时应配合其它急救措施。晕针的预防极其重要,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应当注意,耳穴贴压法与针刺法不同,导致晕针的因素以体质差异、疲劳、饥饿及病久体弱多见,因紧张而致者相对较少。因此,针对上述有易发晕针因索病人进行预防尤为重要。对有易发因素的·初诊病人,贴压前后应休息一段时间,采用卧位,取穴宜少,手法适度,并告诉病人可能出现的晕针现象及处理方法,如立即平同,喝热水,如必要的话需急救处理。一般而言,中度及重度晕针多发生于贴压过程中,轻度病人可能贴压后较长一段时间才出现,并有诱发因素如劳累、剧烈运动或饥饿。因此,贴压后适当的休息极为重要。2.耳廓感染因贴压耳穴导致耳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皮肤对胶布过敏,轻者表现为贴压部位痒、痛、红色丘疹;重者可出现耳廓红肿、局部皮肤溃烂,严重者可致软骨坏死、萎缩,使耳廓畸形。由于耳廓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一旦感染,尤其波及软骨后则较难治疗,因此,预防极为重要。对胶布过敏者,可采用脱敏胶布。即使如此,也可能出现感染,此时,应当禁止使用耳穴贴压法,而改用其它耳穴疗法,如耳穴放血法、耳穴按压法,或耳穴按摩法。(五)注意事项1.防止胶布和贴压部位潮湿,以免贴敷张力低而易脱落。2.对一般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并加贴肾上腺和风溪,耳尖放血,或改用其它治疗方法。3.耳廓有冻疮及炎症者不宜贴压。4.如果因同时贴双侧耳廓影响睡眠,可两侧轮流贴压。5.严重心脏病患者禁止贴压。6.孕妇贴压耳穴时手法宜轻,禁正使用可能诱发子宫收缩的穴位;对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止贴压。7.夏季多汗,贴压时间宜短(3天);冬季注意耳部保暖。8.按压耳穴时,禁止搓揉,以防损伤耳廓。二、耳穴放血法耳穴放血法是采用三棱针、梅花针或锋针在耳穴区或耳背络脉针刺、切割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耳穴放血,尤其是耳尖和轮1—轮6部位,能够改善耳廓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除用于实证、热证外,还可用于某些虚证。(一)操作程序1.按摩耳廓使其充血。2.严格消*放血部位及针具。3.左手固定耳廓放血部位,右手持针具,用三棱针点刺穴位2mm左右,或用梅花针叩刺穴区,或用锋针切割耳背络脉。4.挤压放血部位使出血5—8滴,用消*干棉球吸附出血。5.一般病症,两耳廓穴位轮流放血,急症可双侧同时放血。6.一般病症,每周二次,急症可一日一次。(二)常用耳廓放血部位及其适应症1.耳尖∶用三棱针在耳尖放血具有显著的祛风清热、通经止痛之功,临床上广泛用于发热、炎性病变、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皮肤病、各种痛症、眼病及耳鸣、耳聋等。由于耳尖部位血管丰富,操作方法容易掌握,因此,是最理想的耳廓放血部位。2.肝阳∶用三棱针在肝阳放血具有平肝熄风之功,常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目眩、耳鸣等。3.屏尖:用三棱针在屏尖放血有清热、止痛、镇静之功,用于发热、各种炎性病变、神经官能症。4.耳背沟∶用梅花针叩剌耳背沟出血有降压作用,用于治疗因高血压所致头晕、头痛、目眩、视物昏花及耳鸣等。5.耳背络脉∶用锋针在耳背络脉放血具有显著的祛风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皮肤病及炎性病症。、6.轮1—轮6∶用三棱针点刺轮1至轮6定位具有显著的清热之功,常用于治疗各种急性病。7.其它部位∶对实证、热证,所有耳穴均可采用放血方法。例如,用梅花针叩刺面颊区可治疗痤疮、扁平疣、*褐斑及面部美容;用三棱针点刺肺区及病变对应部位治疗皮肤病。(三)注意事项1.放血前按摩耳廓,使血管扩张,易于出血。2.严格消*放血部位及针具,防止耳廓感染。3.采用三棱针放血时,不宜刺入太深,以免损伤耳廓软骨。4.出血量以5—8滴为宜,对大实证、大热证者,可适当增加放血量。热证病人因血流加快,容易放血,且出血量较多,有如泉涌者,其效更佳。5.耳背络脉需多次放血者,应从络脉的远端开始。6.免疫功能不全及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禁止使用此方法。三、耳穴点压法耳穴点压法是指用压痛棒(如火柴或耳穴探测仪的探棒)点压耳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实践中发现,当用压痛棒或耳穴探测仪诊查耳穴阳性反应时,有些病人的某些症状即刻得到改善,如疼痛减轻或消失,恶心或呕吐停止。本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镇静安神之功,适合于各种痛症、慢性病症、软组织损伤及神经衰弱等。每个穴位点压2—3分钟,压力由轻到重,以出现热、酸、胀、痛或放射等针感为宜。可教病者自行按压,每天2—3次。不宜使用顶端尖锐的按压物,以免损伤耳廓。四、耳廓按摩法耳廓按摩法是指用双手按摩耳廓的一种治疗方法。长期按摩耳廓,可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健脑聪耳明目,因此,既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头痛、头晕、视物昏花、耳鸣等病症,又可用于益智强身。《苏沈良方》云∶"摩熨耳目,以助真气。"道家亦有按摩耳廓以养生的记载。按摩方法是,首先搓热双手掌心,按摩耳廓前后两面。然后双手空握拳,拇指在后,食指在前,沿耳廓前后自上而下按摩。食指的按摩顺序为:耳轮→耳舟→三角窝→对耳轮→耳甲艇→耳甲腔→耳轮脚周围→对耳屏内侧面→耳屏内侧面。耳垂前面针对病情不同,可在相应部位停留一段时间。反复操作数次,至耳廓发熟为度。若配合意念,则效果更佳。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