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畸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余名女学生被日军包围,杨成武冒死带她们 [复制链接]

1#

年,位医院外,突然走来二百多名年轻男女,他们全都是白求恩卫生学校的学生。其中,女学生的数量占了队伍的大半。

由医院,医院内的医务人员和伤员必须立刻撤离,他们目前还不清楚自己的处境。区队长带领学生们此次前来,医院里的医务人员和伤员们撤离,并利用他们掌握的医疗知识,协助完成撤离任务。

据区队长介绍,该医院内当时有医务人员和伤员近人。问题在于,医院,收治的病号大多都是重伤员,转移起来困难很大。但学生们坚持要来,尤其是这些女学生,在这种危急关头,展现出来的英气,巾帼不让须眉!

由于女学生们在校期间学习的就是护理相关专业,医院后迅速进入角色,医院的医务人员对伤员们进行妥善处理,该输血的输血,该献血的献血,原本事务繁杂的撤离工作,在这些女学生加入以后,立刻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若是时间宽裕一些,相信这些伤员医院,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接受治疗。然而,时间对于他们而言太过宝贵,一旦行动慢一步,遭到日*的包围,所有人将全都难以离开。尤其是这些年龄只有十几岁的花季少女们,更不能冒这个风险。

所以,区队长和院领导一直不停在催促,让所有人的行动都快一点。终于在数百人的努力下,医院所有人的转移工作开始了,直到这一刻大家才发现,转移工作的难度,比想象的还要大。

许多重伤员都需要几个人用担架抬着走,这项工作显然不是女学生擅长的事情,她们虽然也争先恐后,但毕竟体力有限,伤员的重量令女学生们显得很吃力,人手顿时显得不足起来。日*追兵即将到来,转移速度却快不起来,那些丧失行动能力的重伤员,成了内心最受煎熬的人。

终于,在这种高度的精神压力之下,传来了一声枪响。循声望去,一名重伤战士用随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不愿意成为大家转移的拖累。医院里的重伤员,哪一位不是昔日战场上的英雄?如今却以这样的方式,主动牺牲了自己,令每一个人的心头都涌上了莫名的悲壮感受。

这一枪震惊了所有人,更像是一个开端。一位怀孕待产的女护士,怎么也不肯坐担架,坚持将担架让给更加需要的重伤员。

转移过程中,她突然要生孩子,并遭遇难产,她拼尽全力顺利生下孩子以后,将孩子交给女学生,自己则不愿意拖累大家转移的速度,突然奋力甩开搀扶她的女学生,毅然飞身跃入龙潭湖……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悲壮的一幕幕随时都在抗日战争中上演,甘于牺牲自己,为同行者争取时间的英雄们,用生命谱写抗日赞歌。然而,转移队伍的危机仍未解除,他们虽然加紧了转移的脚步,日*的追击脚步也更近了。

百余名的女学生,为何出现在抗日前线?如此危险的转移的任务,她们又为何参加进来?最终,这批日*包围之中的女学生们,结局如何?这一切还要从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说起。

疯狂的日*

年9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迎来了前所未有过的大危机。日*华北方面*司令冈村宁次派出七万大*,兵分三路向根据地袭来。日*此次大动干戈,是为了报复我*此前在百团大战中重创日伪*的一箭之仇。

面对日*重兵形成的“铁壁合围”,我*迅速做出保存抗日力量,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决定。时任晋察冀*区第一*分区司令的杨成武,率领指挥机关组成的余人的队伍,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突围。

杨成武原本计划通过三岔口再向玉皇庵进发,持续向狼牙山方向撤退。但行至完唐二县交界处时,大良岗方向的日*越逼越紧,而涞源那边过来的日*,则同时逼近了玉皇庵,将我*原本准备撤退的路线给堵住了,只能临时改变撤退方向。

深陷敌*重围之中的杨成武,并未因此慌乱,经过一番商讨以后,杨成武决定改变突围路线,经紫荆关方向后,再跳到狼牙山北面,从而脱离日*的包围圈。但目前日*已经包围过来,暂时无法实施计划,杨成武决定先到花塔山暂避日*锋芒,等敌人离开此区域再继续完成转移。

行至*昏时分,完县已经完全被日*包围,日酋冈村宁次派出*队,将冀中兵工厂、医院,以及白求恩卫生学校全都落入敌人包围之中,形势十分危急。所幸,当时在完县驻扎一支*区骑兵团,与日*展开了激烈的交火,这才为陷入包围圈内的人争取到暂时逃脱的机会。

与此同时,马耳山方向也传来消息,同样出现了日*的身影,骑兵团的一个连,正在与敌人交火,战况十分焦灼,甚至动用了飞机大炮。枪声、炮声、飞机的轰鸣声,将原本应该静谧的夜晚搅得没有片刻安生。

四处传来的枪炮声,向杨成武传达着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已经深陷敌*重围。杨成武知道,时间拖得越久,突围的成功率就会越低,于是准备按照计划强行突围,直插紫荆关,突围至狼牙山北面。

但此去山高路险,又有随时可能遭遇日*包围,连日来不断赶路、激战的将士们,如今已是疲惫不堪,想要在高强度下完成一百多里山路的跋涉,期间可能还要与日*战斗,恐怕有些吃不消。

因此,高鹏和高寿发建议先将部队开到一处安全区域,休整一晚后再执行计划。杨成武同意以后,根据手中掌握的敌*分布情况,决定将队伍开到花塔山,次日天明后再从花塔山跳至敌*身后,继续转移向狼牙山北面。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花塔山的地势非常险峻,平时人迹罕至,西面又靠近唐河。由于此山距离大路很远,以前也很少在花塔山发现敌情,在四周全都出现日*的情况下,是一处难得的休整之地。

由于将士们身体疲惫,抵达花塔山的一处山坡时,已经是拂晓时分。众人接到休整命令以后,精神顿时放松下来,疲惫、饥饿、困倦等感受一下子涌了上来,许多战士都就地卧倒,闭眼开始休息,很快就睡着了。

炊事班的几名战士虽然也是倒地就睡着了,却并不敢如其他人一样大睡,因为他们知道,大家都还饿着肚子。他们短暂休息一会儿,就在炊事班长的催促下,连忙起身打灶生火,开始为大家准备吃的了。

夜里一片漆黑,又下起了小雨,杨成武却怎么也睡不着,毕竟整个队伍的安危,全都要他来负责。他拿着望远镜不停地向山下看,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这样的做法还是让他更安心。他又叫来周参谋,向他介绍周围的战况,以方便他对部队的下一步安排制定计划。

时间缓慢流逝,天色逐渐出现一点微光,杨成武见状,赶紧又拿起望远镜向山下望去。这一望令他吃惊不小,原来,微弱光线的映照之下,他才看清楚,山下竟然有着密密麻麻的日*帐篷,他们竟然一直处于敌*的包围之中。

高鹏得知消息后,也只能恨恨地说道:“我还以为将敌人甩开了,却没想到……”不过,山下的敌人也并未发现处于山上的杨成武等人,这算是一个好消息。杨成武立即下令,让部队进入待命状态,随时准备转移。

就在此时,白求恩卫生学校的俞中良*委也带人赶了过来,他身后的不远处跟着近多名学生,其中女学生占据大半之数。俞中良告知杨成武,他们的校舍被日*炸毁了,幸亏他们离开的早,才没有伤亡,但连夜来爬山涉水,如今学生们已经筋疲力尽了。

而且,日*得知他们逃跑以后,一直都在后面追击,想必很快就会追到花塔山。除此之外,在几名干部的带领下,周边地区的逃难百姓也都陆续出现在杨成武的视野之内,经人介绍,这些逃难的百姓大概有两三千人左右。

杨成武的队伍也只有余人,如今山里突然又聚集来两三千人,其中不乏女学生和手无寸铁的百姓,若是途中与日*遭遇,基本上很难完成突围。望着这互相搀扶的数千人,杨成武也犯了难。

尤其是这些女学生,年纪都不大,最小的可能都不满15岁,却因为对革命事业的热爱,投身到白求恩卫生学校。

甚至还有的女学生,原本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她们往往都受过教育,是难得的人才,只是为了抗日事业,才加入到学医的行列之中,一心向往着学医报国,是未来最坚实地抗日力量。

杨成武望着这些还带有稚气眼神的女孩子们,决定再苦再难也要带着这些女学生和百姓突出日*的包围。当他找来一位区干部询问情况时,区干部讲出了目前的处境:“日*已经将花塔山给团团围住了,已经没有了可以突围的道路。”

杨成武后来回忆时也曾提到,这是他历经那么多次战斗中,遇到的最绝望的一次处境。他的队伍完全陷入日*的铁壁合围之中,身边还有女学生和百姓需要保护,想要带着大家突围出去,难如登天。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位百姓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忽然上前插话,告诉杨成武等人,其实有一条路可以突出重围。那是一条名为梯子沟的山谷,位于花塔山的西北方向,从那里可以直通山外。

但同时也有弊端,这条深沟长十几里,其中还有齐腰深的水,水下全是坎坷难行的石头,若是队伍在沟中行进期间,被日*发现,就再也绝无逃脱的可能性。显然,这是一条难行之路,山高水深,若走上这条路,无疑是一场豪*,但不走这条路,又无路可走。

这名百姓提到的梯子沟,其实*中向导也知情,听到他提及此路以后,便立刻对杨成武解释起来,称这条路太过危险,男子走都不容易,更不要说还有这么多女学生随*,可能不是上佳之选。

就在众人商讨之时,情报员前来报告,原来日*已经逼近,并占领了玉皇庵。另一股敌人也向石家庄子逼近,形势紧迫。几名知情的女学生此时上前表态:“司令员,下命令吧,我们可以坚持!”

此时的杨成武不再犹豫不决,望着恳切请求他下命令的女学生们,果断地下达命令:“照顾好所有百姓和女学生的安全,立刻向梯子沟突围。”梯子沟,山势陡峭,没有山路,崎岖难行,全都是峭壁,在梯子沟行走如同攀爬梯子一般,因此得名。但此时别无选择,只能涉险前行。

直奔梯子沟

老炊事班长听闻部队即将出发,显得有些着急,他急忙端着一碗尚未煮熟的小米饭到杨成武身边,希望他能吃上一口,却被杨成武拒绝了,因为当时的情况太紧急了,必须立刻出发。部队带着百姓和女学生们出发了,花塔山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有那冒着热气的灶台证明他们曾经来过。

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尤其是花塔山这样陡峭的山峰,想要下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身经百战的战士,在陡峭的崖坡行走时,迈出的每一步也都是捏着一把汗的。那些身体较弱的女学生,自然更加艰难。

有一个女学生就差点掉下去,幸亏抓住了一把草,这才被人及时拉了上来。但有些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有几个身影从悬崖上掉了下去,生死未知,也不清楚是谁。抗日时期,所有的艰难都不是说说而已,其实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换来未来的胜利。

队伍顺利下山以后,直奔梯子沟而去,正在行*途中,忽然传来消息,一股日*向石家庄子的医院方向去了。杨成武得知那里还有伤员和医务人员人左右时,立即决定派人前往施救。这个时候,白校的学生们主动站了出来,说救治、转移伤员,他们可以做到。

杨成武的命令是,学生中的骨医院帮忙,其余人继续突围。然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声称自己是“骨干”,包括所有女学生在内,没有一个人胆怯。最终,这些学生全都参与到帮助医院转移的任务中,就出现了前文提到的一幕。

重伤员和女护士纷纷主动结束生命,为此次转移争取时间,如此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令所有女学生们受到振奋,这是她们此前未曾见过的景象。在这种情况的激励之下,她们爆发出惊人的潜力,顺利护送所有伤员完成转移,并追上了向梯子沟突围的队伍。

此时,杨成武正率人在梯子沟不远处等待消息,他已经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在胡连长的带领下,率先前往梯子沟的入口处打探消息。不一会儿,前面传来消息,梯子沟入口处果然有小股日*把守,胡连长正在与他们交火,将他们牵制住了。

杨成武闻言,立刻命令队伍向梯子沟进发,并安排人先行一步,一来扫清前面的道路,防止遭遇日*伏击;二来是为了抢占梯子沟两侧的制高点,避免被日*占据地理优势,导致全*覆没。可见,杨成武处处为百姓和学生考虑,不希望出现半点纰漏。

队伍进入梯子沟入口以后,杨成武将护送百姓和学生的任务交给高鹏。高鹏闻言,立刻意识到不对劲儿,关切地问杨成武:“那你呢?”果然,杨成武这是打算亲自与敌*拼命了,他决定亲自率领人组成的警卫连负责掩护,为队伍扫清前面的阻碍。

高鹏闻言,连声反对,认为杨成武亲自率队负责掩护太危险。但杨成武坚持这样做:“敌人逼的,只能这样做了,没有风险就没有奇迹”。说完这番话,杨成武不顾高鹏的反对,率队准备好与沿途遭遇的敌*拼杀。但幸运的是,一路上并未再与日*遭遇,顺利抵达梯子沟的出口。

走到此地,杨成武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一些,回头看那些女学生时,发现她们走路都已经出现了打晃的情况。在杨成武看来,她们能够紧跟着队伍不掉队,在完成了转移伤员任务的同时,还能走到这里,表现已经非常出色,杨成武在心疼之余,心中也升起几分敬佩。

与此同时,此前在梯子沟与日*交战的三连和侦察连战士,在*寿发的率领下,也跟了上来。望着这些满身都是鲜血,衣服无不是破烂不堪的战士们,杨成武立刻就明白了他们经历了什么,郑重地向他们敬了一个*礼。

接连扑空的日*,向我*展开了疯狂的追击,却在梯子沟入口处,被这些战士们阻击住,这才确保了队伍顺利通过梯子沟。但我*战士也因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三连的胡连长和45名战士,永远的长眠于梯子沟。

胡连长名为胡尚义,是与杨成武一起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如今惊闻噩耗,杨成武悲痛万分,失声道:“胡尚义,你给我立正,我命令你站起来。我让你顶住,但我更让你活着回来呀……”说着说着,杨成武已经泣不成声。

随后,在杨成武的安排下,将胡尚义等战士的遗体进行了掩埋。此举进行显得有些仓促,因为时间紧急,必须立刻继续转移。杨成武等人商量后,决定先到没发现敌人踪迹的大坪地村,再继续急行*到狼牙山北面,跳出敌人包围圈。

此去路途艰险,大概有一百多里山路要走,此前就已经超负荷行*的女学生们,还有那些随*转移的伤员们,显然已经无法继续承受如此高强度的行*了。医院院长提议,女学生们和伤员暂时留在原地休整,这样既能恢复体力,还能照顾伤员。

俞中良考虑到实际情况后,决定与杨成武的部队就此分开。因为他知道,休整以后也很难再追上杨成武的队伍了,便决定休整后向一区队所在地进行转移。杨成武见状,表示同意,临行前嘱咐俞中良,不要在梯子沟处长时间逗留,先离开这里再考虑下一步行动。

区队、后勤部、杨成武率领的机关部队全部离开以后,俞中良和院长带领女学生们休息一会儿后,就打算向断口湖大峡谷方向转移,医院,妥善安置好伤员,就能够相对轻松一些。

然而,狡猾的敌人此前在梯子沟入口处未能取得突破,佯装撤退后,却联系了附近的其他部队,让他们在梯子沟出口处堵截我*。由于我*行动迅速,他们到来后未能堵截成功,却将这里暂缓休整的伤员和女学生队伍堵住了。

当一人惊呼有日寇时,日*已经在周围布置了机枪,将女学生们和伤员团团围住。残忍的日*,根本不顾及这些人是医护人员和伤员的事实,直接向人群的所在位置发起猛烈射击。女学生们手无寸铁,惊慌失措,四处乱跑中牺牲了许多人。

几名男学生用仅有的几支枪,在俞中良的带领下,与日*展开反击,掩护其余伤员和女学生撤退。一些伤员见状,立刻从担架上滚到地上,拿枪与日*交战,让学生们先走。学生们却表示要死一起死,坚决不肯离开。

伤员们郑重地对学生说道:“傻孩子,我们杀过日寇,死了也够本,你们不一样,没必要牺牲在这里。”再加上一边的护士劝说之下,学生们这才含泪撤离了。日*见到女学生,一边吼叫“抓女八路、抓活的”,一边冲了过来。

女学生们宁死不屈,拼命反击,用石头砸、用嘴咬,许多人都壮烈牺牲了。这场战斗,注定以惨烈收场,全副武装的日*泯灭人性,对手无寸铁的女学生和伤员们也丝毫不会手下留情,又欠下了一笔血债。

杨成武率领的机关部队对此全不知情,直到抵达狼牙山北麓,才接到大坪地方面传来的消息。对方在哽咽中叙述了女学生们的遭遇,杨成武才得知噩耗。据杨成武回忆,很少会落泪的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确实是流泪了。

青山埋忠骨,是英雄们用生命换来了日寇的失败,才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些牺牲的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