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畸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紧急推送年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 [复制链接]

1#

写在前面

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同规模和后果的化学事故,造成诸多损害,这些事故可能由技术事故、自然灾害或蓄意行为所致。化学事故可能与向环境中排放化学品有关(例如,爆炸、容器泄露或非法倾倒废物),也可能涉及食品、饮料或药物等产品的掺假或污染。本篇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王宇萍和张敏两位老师,专门针对援救人员的防患,紧急翻译的“年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应急救援中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防护—化学品事故部分(第五章)”希望大家都能学习一些应对化学事故发生的经验策略,并能够减少化学事故所引发的伤亡和危害。

1

对化学事故的应急

本节内容适用于向环境中排放化学品所致的化学事故。

据报道,在年至年间,全世界发生了近起技术灾难,约有10万人丧生,多万人受到影响。这些化学事故与化工厂因爆炸和泄露、自然灾害、倾倒有*废物、冲突和恐怖主义而排放的化学品有关。年至年间发生的一些重大化学事故案例,一些具体的化学事故见表1。

表1.-年重大化学事故举例

时间

地点

事故描述

后果

中国

气井井喷排放出大量硫化氢

人死亡,人中*,人撤离

科特迪瓦

阿比让市倾倒有*废物

10人死亡,数千人患病

中国

工厂发生爆炸和火灾,将多吨污染物排放到跨越国际边界的松花江

5人死亡,数百万人口连续几天无水可喝

中国

牛奶和婴儿配方奶粉掺杂三聚氰胺

约有30万名婴儿和5万名儿童住院治疗,名儿童死于肾结石和其他肾脏缺陷

尼日利亚

使用原始粉尘生成技术,在铅普遍存在的地区进行非正规金矿开采导致铅中*

多名儿童中*死亡,许多社区受到影响

匈牙利

铝厂污泥库爆裂,污染物排放到附近的村庄和跨越国际边界的多瑙河

水库污泥腐蚀造成至少9人死亡人受伤

美国

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钻机爆炸

爆炸导致11人死亡,对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其他工人和住在海岸线附近的志愿者造成轻伤及对健康产生影响,也可能造成长期影响[53]

韩国

谷米一家化工厂排放8吨氟化氢

5人死亡,至少18人受伤,当地居民撤离,庄稼被毁,被宣布为特别灾区[54]

2

化学品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化学事件公共卫生管理手册》将化学事故定义为“化学品意外地从容器中不可控地排放”。公共卫生化学事故被定义为公众中两人或以上接触(或被接触威胁)化学品。化学事故可能是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排放化学品的突发事件,也可能是几天或者甚至几年内持续排放化学品的慢性事件。

重大工业事故可能是由大量蒸气或易燃气体爆炸、火灾或有*物质排放引起的。工厂所排放的常见有*物质包括氯、氨、硫酸、氯化氢、光气和硫化氢。例如,年12月,印度博帕尔的一家化工厂因安全阀和其他安全控制装置失灵,将有*的异氰酸甲酯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另外,在通过管道或者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气体的过程中,也会排放化学品。

化学事故以多种方式影响着人们,具体包括:

化学品的*性作用;

火灾的影响;

爆炸的影响。

化学品的*性作用

化学品可通过皮肤、眼睛、肺或消化道进入人体体内,其吸收程度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化学物品的性质、接触途径、持续时间以及年龄(幼儿的吸收率高于成人),像温度等环境条件也可能通过改变化学品的物理状态而影响吸收。在应急状况下,最可能通过吸入、皮肤和眼睛接触化学品。通过肺部的吸收通常很快,而皮肤吸收则慢些。

接触后的*性作用取决于化学品的*性、到达并被靶组织的吸收量以及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例如年龄、一般健康状况、遗传因素(如新陈代谢慢或快),及同时接触其它化学品。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化学物质会足以引起*性效应;当接触的化学物质剂量率低但接触时间长,总累积剂量可能会引起*性反应。

腐蚀剂、刺激性气体和一些有机溶剂所引起的*性作用可是局部的(例如皮肤、眼睛或呼吸道的灼烧或起泡),也可是全身性的(例如铅、汞、有机磷杀虫剂或氰化物引起的*性)。某些影响(如眼睛和呼吸道刺激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在接触后几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例如神经剂中*;有些影响(如先天性畸形或癌症)可能在接触后数月或数年才出现。

排放气体的*性作用

根据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可将气体分为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具有腐蚀性,即对皮肤和粘液膜等表面组织造成损伤,并引起呼吸道炎症,比如氨、氯和硫氧化物;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阻碍体内氧气供应和利用的气体。化学窒息作用通过阻止血液输送氧气(如一氧化碳)或抑制细胞呼吸(如氰化氢)而导致死亡。

在火灾中接触化学品

发生火灾时对生命的主要威胁有热损伤、热应激、有*气体和缺氧。根据燃烧物质的种类不同,排放的烟雾可能是包含许多危险化学品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包括烟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苯酚、甲醛、异氰酸酯、苯和其他成分。其中,一氧化碳是大多数火灾中排放的主要成分。在含有聚氨酯、尼龙、丝绸和羊毛等材料的火灾中,会排放氰化氢。在发生爆炸时,会突然释放化学物质并造成压力效应,导致受伤以及与火灾相关的化学和其它损伤。

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可由许多物质引起-如强酸、碱、排水清洁剂、有机溶剂和汽油。某些情况下,在接触数小时后可能会出现疼痛和发红症状。皮肤烧伤造成的伤害可能比预期的更严重,就像氢氟酸烧伤一样,最初看起来轻微,但如果不治疗,可能会伤及皮肤全层。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CSC)数据库,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与欧洲委员会(EC)合作共同建立的,可在网上获得,这些安全卡提供了化学品的关键健康和安全信息。

3

事故响应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

本节介绍了化学事故应急响应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了可能会接触到化学品的应急响应人员的作用,以及应急事故响应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1.化学品应急状况管理的事故指挥系统

一般情况下,通过事故指挥和控制中心,对化学事故有组织的响应进行管理。在化学品应急状况下,事故指挥系统的功能是要确保以下任务的实施:

紧急情况评估;

人员救助;

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

安全和保障参数的建立;

禁区和准入区的设立,仅限于必要和经授权的工作人员进入的危险区域;

个人防护准则的遵循;

火灾等常规有害因素的处理;

其他团队的部署,例如监测和去污染。

事故现场的分区

为了管理诸如化学品泄漏之类的化学事故,可以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一系列区域以控制进入,并建立控制污染的通道。通常,会有三个区域:

红色区,高温或禁区:这是一个活动或可疑的化学物质排放区域。该区域应尽量向远处扩展延伸,以防止这个区域以外的人员和物品被污染。该区可以进行的活动非常有限(例如控制排放和营救受害者的行为)。该区域不提供去污或病人护理。所有人员应穿戴全套化学防护用品。

*色区,暖区或减污区:该区可能有、也可能无活性物质主动释放,但所排放化学物质的浓度低于高温区。应急响应人员仍然需要化学保护。受害者、应急响应人员和设备通常在该区和冷区交界处进行去污。该区存在二次污染风险。

绿色区或冷区:即该区没有污染。在进入该区域之前,必须对被污染的受害者、应急响应人员和设备进行去污。该区域包含管理化学事故的所有功能(例如指挥系统和救护车)。

图1.化学事故现场分区

访问控制-即只限于授权人员进入不同区域-这是控制应急响应人员污染传播的重要措施。红色和*色区域的应急响应人员应遵循的安全工作规程。

红色和*色区域的紧急救援人员应做到:

尽量减少接触时间,以达到救生或初步监测的目的;

避免与表面或潜在污染物的不必要接触;

利用自然通风气流来减少接触(例如,气体排放时,处于化学品排放的上风向位置);

确保强制去污;

对接触后的体征和症状进行脱离后评估。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U.OCHA)建议对从事危险品操作的应急响应人员进行指导。决定将资源投入受污染场所之前,应考虑以下因素:

风险分析应在危害/风险评估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抢救可能存活受害者和死者复苏之间的相关风险,团队应该加以评估;

团队还应考虑临近其他优先搜救的情况。

一般而言,在评估可疑受污染场地时,应采用以下策略:

确保安全的做法-通常在下风处,或者在液体溢出的情况下,上斜坡;

确保明确的指挥操纵安排已经到位并得到所有人的充分理解;

尽可能保护现场,以确保他人的安全;

尝试识别污染物(使用联合国编号,危险品或Hazchem编码);

评估潜在危害并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可能;

如果可能,请求帮助(例如专家建议,额外资源);

如果团队有能力,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在得到确认之前,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去污操作既可以是设备密集型,也可以是劳动密集型的,因此,在这方面应避免过多利用团队的力量。无论何时使用防护服或设备,都需要考虑去污对策。在任何现场进行搜救行动时,团队应考虑以下问题,并在行动期间进行监测:

氧含量;

材料或周围大气的易燃性;

*性水平;

爆炸极限;

放射性监测。

下列因素可能会影响是否决定进行搜救行动:

无效情况:如果可以轻易地隔离或减轻危险,则认为情况得到处理并且将继续进行此操作;

接触受害者所需的时间:即对接触第一名受害者所需的时间的估计。应该包括减轻危险,穿越地板、墙壁、屋顶等所需的时间,在必要时还包括支撑进出的通道以及相关邻近建筑;

特殊需要花费时间的信息:将对某些类型的目标危害给予更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