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畸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好的政策获得好的执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树凯研究员谈新农... [复制链接]

1#
中秋治疗白癜风

让好的*策获得好的执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树凯研究员谈新农村建设


让好的*策获得好的执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树凯研究员谈新农村建设


    让好的*策获得好的执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树凯研究员谈新农村建设


    作者:王欢


    文章来源:四川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编者按


    蓬勃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让好的*策得到好的执行?乡村如何治理,我们的*府又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乡村治理的重点又是什么?4月27日,由四川省人才开发中心主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报告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为来自四川华蓥、绵阳、犍为等市县300余县处级干部作出了详尽的解答。


    当“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后,中国农村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一个令人鼓舞的新时期。伴随中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策导向的确立,以及*府增大投入等诸多有利因素的逐步实施,今天的农村发展又将面临怎样的难题?


    从不同角度看农村,可以有不同回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树凯认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治理不善”。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特别重视治理问题,需要更新治理理念,转换治理范式,让好的*策获得好的执行,让*府有效地管理乡村社会。


    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民主管理


    :近几年,我们看到*府在农村工作中做出的一系列努力,比如:取消农业税、直接补贴粮食生产,增加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等等措施。你如何评价这些“农村新*”?


    赵树凯:新一届*府的农村新*,基本着力点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给农村有力的经济支持,如你提到的取消农业税等,这些措施显著地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更有效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协调。第二,是切实保护和张扬农民的权利,如断然废除主要针对进城农民的“收容遣送条例”;取消农民流动就业的若干歧视性规定;采取严厉措施处理征地过程中对于农民的利益侵犯等等问题。所有这些努力,都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理念,不仅使农村经济迅速复苏,还让农村中的若干冲突、危机因素被化解或有效抑制。


    :尽管当前农村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仍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农村发展,你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赵树凯:从一个简单事例讲,中央的扶贫款在传递到贫困农户的过程中,一层一层有若干流失;*府专项资金在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一层一层有若干抛冒滴漏。这样的问题困扰着*府,困扰着农民,困扰着农村发展。我认为,当前困扰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策导向转变后,这些好的*策能否被有效地实施,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投入增加以后,这些投入能否充分惠及农民。换一个角度看,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的问题。


    :有了好的*策,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执行?


    赵树凯:应该说,好*策如何落实好,这已经不是农村工作的新困惑。其实,*策在执行过程中走样或者消解,以开会代替落实,以发文件代替落实,是地方*府运行的重要特色,在农村工作中表现得也许尤其突出。这样的问题,说简单了就是抓工作不得力的问题。说深刻一些,是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如何在*府体系运行得到体现的问题。


    让乡村问题内部化和社会化


    :在当前的农村问题研究中,“治理”已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话题。


    赵树凯:基层干部对于“治理”的一般理解,主要是基于农村社会经济有诸多“乱象”,需要整治、管理;它往往有加强管制、严厉整顿的意思,往往以行*性的集权和强制为基本思路。这决非我们所倡导的“治理”。


    :那我们如何理解你所说的治理这一概念?


    赵树凯:新的治理根本上不同于“统治”,“统治”必须要向“治理”过渡。在统治过渡为治理的情况下,需要用新的治理范式来理顺农村内外诸多方面的关系,这就是“多中心治理”。它意味着,承担维持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发展的,将是多种主体。既有*府组织,也有非*府组织;有盈利组织,也有非盈利组织;既有个人,也有利益集团等。在这样的治理体系中,多种主体相互依存,通过“参与”、“谈判”和“协调”等合作方式来管理公共事务,实现一种良好和谐的秩序。在这样的治理原则下,治理活动不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行为,而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


    :“多中心治理”的目标是什么?


    赵树凯:这种新的治理模式,其基本目标是让乡村问题尽可能地内部化和社会化。“乡村问题内部化”是指,让基层化解自己衍生出的问题,乡村社会的问题尽量在乡村内部解决,而不是一有问题就首先成为*府直接面对的问题。而“乡村问题社会化”是指,让农民的问题尽量不要成为*治性问题,而是要尽可能多地把这些问题社会化,成为社会性问题。让农村问题市场化,让农民问题社会化,减少普通问题被*治化的过程,这也是改善乡村治理的着力点。


    新农村建设应该包含*府管理机制的创新


    :如此看来,改善*府治理势在必行。


    赵树凯:是的。走向多中心治理格局,实现乡村问题的非*治化,将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在推进*府治理上,不能走老路,需要“有破有立”。“破”是指在*府系统内部,要破解上级集权过多;在*府系统外部,要破解*府对于乡村社会的控制过多。而就目前基层组织建设来说,有两个问题首先需要调整思路:第一,谁来管理乡村事务?农村社区管理主要是社区自身的事情,*府没有必要采用大一统的行*控制。第二,谁来养活乡村管理者?*府“包养”村干部的做法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那“立”又是指什么?


    赵树凯:所谓“立”,就是在农村社会管理上,要用新的治理范式来理顺农村内外诸多方面的关系。*府领导农村的方略应顺应时势变化,确立走多中心治理的道路。*府组织与公民组织、*府组织与私营部门、公民组织与公民组织之间的合作共治关系,将是乡村多中心治理的基本特征。


    :“多中心治理”会不会给人造成“没有*府的治理”的感觉?


    赵树凯:“多中心治理”并不是“没有*府的治理”,而是说在治理过程中,许多领域可以不由*府直接操办控制。*令悬空不落实,农民期盼而不可得,是因为民间力量的呼应不够有力。如果乡村民间力量积极主动地与*府体系互动,就会真正成为*策的监督执行者,*令就变得比较容易落实了。因此,应该进一步放活民间组织发育发展的制度空间,使得这些组织在建立良好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这种多中心的治理理念的现实意义何在?


    赵树凯:对于农村发展来说,*府管理机制不完善已经成为重要约束。如果*府管理机制不能创新,好*策和大投入将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所以,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包含*府运行机制的创新,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应该也是*府学会怎样用新的理念和机制“治理”农村的过程。建立这种新型关系的核心,是激活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