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非常重视疆域的拓展,秦汉、隋唐对疆域的开拓,无不昭示我们的民族,在历史的前期,充满着朝气,富有冒险精神,“以日月所照,江河所及,莫非王土”的气魄,不断进行探索,开辟新的疆土。
上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就提出“四海”概念。
“四海”者:“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第一个“大一统”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中国人疆域观念,不可避免地,从陆地向海洋延伸。
秦汉时期,凭借中央政府的力量,我们的先民积极经略海洋,拓展海洋权益,形成了“以陆地为基础,兼顾海洋开拓”的行政格局。
秦汉时期,中国人对海洋的开拓
秦始皇的功绩公元前年,秦国以气吞万里的气势,在六年时间里,陆续灭韩、魏、赵、燕、楚、齐,统一全国,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燕、楚、齐皆靠海洋,秦帝国先在燕国设置了辽东郡,郡治襄平(今辽阳市),辖今辽宁大凌河以东,开原市以南,朝鲜清川江下游以北地区;辽西郡,治在阳乐(今辽宁义县西),辖今河北迁西、乐亭以东,长城以北地区。
秦始皇还在齐国旧地设置琅琊郡,治所在琅琊县(今青岛琅琊镇),辖山东临沂、青岛、日照等地,与黄海相连。
公元前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和都尉赵佗,率军五十万,征伐形势复杂的百越地区,将中央政府的影响力推进至珠江流域。并设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一举打通东、南、北三个方向的海疆。随着秦帝国的分崩离析,辽东郡、辽西郡、南海郡等先后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
汉武帝的功绩汉初六十年,汉朝务在养民,一切不必要的军事活动都被停止。直到汉武帝即位,更化改新,四方征伐,珠江流域的南越,成为汉王朝讨伐的重要目标之一。
南越,是南海郡都尉赵佗,在秦朝末年趁乱而建,它的疆域包括现广东、广西大部,福建、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
公元前年,汉武帝用兵十万,征讨南越国,并于次年将其灭亡。
汉武帝趁势设置(恢复)南海郡、交趾郡、日南郡、珠崖郡等九郡。中国人由此强化了对南海海域的控制。
《汉书.地理志》:”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为儋耳、珠崖郡”。
秦汉两朝均在沿海地区设置郡县,表明中国人的疆域意识由陆地延伸到海洋,初步勘定了“陆海一体”的领土框架。
秦汉时期,中国对海洋疆域的维护
创业容易,守业难,沿海设置了郡县,疆域延伸到海洋,那如何经营下去呢?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年),秦始皇东游琅琊郡,从外地迁徙百姓三万家至此,同时免去本地12年的赋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琅琊台下,复十二年”。
几年后,秦始皇再次巡游沿江、沿海地区,以强化秦帝国在这些地区的统治。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
秦始皇勤于政事,建立帝国后,夙兴夜寐,五次出巡四方,以查民情,而四次均经过沿海地区,可见其对近海统治的重视。
汉武帝时,为增强对海洋疆域的控制,西汉王朝专设了水军,以巡守长江中下游区域、东南沿海地区,寻阳、枞阳地区成为庞大水军的基地,朝廷还增设了番禺、徐闻、合浦等数个港口,作为向海洋进军的前进基地。
《汉书.刑法志》:“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外有楼船,岁时讲肄,修武备”。
为增强海军战斗力,每年汉朝水师都要进行军事演习,修整武器装备,做好备战。
而民间的海上经贸活动,则促进了中国人对海洋的经略,存在千余年的“海上丝绸之路”也肇始于秦汉时代。
《汉书.地理志》:“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
《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今马来西亚西北部);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甸勃固附近);又船行二十馀日,有谌离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步行可十馀日,有夫甘都卢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馀,有黄支国(今印度东南海岸之康契普腊姆),民俗略与珠崖相类”。
秦汉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就能从今越南、广东出发,南至马来西亚,西经缅甸,到达印度东海岸,并将国内外的物产来回运送,促使海上贸易繁荣,他们很早就将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东南亚地区。这是了不起的伟业。
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渐渐深入人心,上至君王,下至黎民,都自觉不自觉地维护这种四方统一的局面,将海疆列入“大一统”的整体格局中,体现的就是“陆海一体,皆为江山”的观念。
军事力量的存在,保障了海上贸易的正常进行,而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对海洋的经略,这种超前的海洋经略,远远领先于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
我国对海洋的重视与经略,一直持续到明朝前期。随着东南沿海频受倭寇的袭扰,明朝政府采取闭关之策,减少了海上贸易往来,而陆上的丝绸之路也断绝,至清朝,中国的闭关锁国程度进一步加深,我们的国家不可避免地落后于世界潮流,落得个处处挨打、被人欺凌百年的境地。
时过境迁,以史为鉴。中国若要强大,我们必然要永保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精神,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汉书(精)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60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