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橘妈
你见过磨人的“恶魔”宝宝是什么样的?首屈一指的当属2个月的娃娃,肠绞痛折磨他们,他们用哭闹折磨爹妈。但是随着科普,大部分家长已经可以区分出宝宝肠绞痛的状态的,可以给宝宝飞机抱,揉揉肚子,做做排气操,这些都能有效缓解。
但还有一种娃,让宝妈实在捉摸不透。
五一假期我带着孩子去发小家里,她女儿6个月零几天。前好几天我们就约好了,食材她也早早就准备好了,说要给我们炒几个拿手菜。
她看我们到了,就把孩子平放在床上,让我们逗孩子,她好脱身去炒菜。可是,她才刚到厨房烧上锅,这边娃的啼哭就止不住了。我是怎么分散她的注意力都不行,只好抱起来她,在屋里走,可是走了没一会儿,又开始哭,必须找妈妈。
把她送到妈妈手里那一刻,她立马不哭了……
看她高兴了,就又放在床上,结果不一会儿又开始哭,你横抱,她打挺,你竖抱,她也非要找妈妈,折磨的你没办法。我也开玩笑说:“这孩子是恨不得长娘身上啊。”
为了这个“磨人精”,产假结束的她也迫不得已辞职了……
不少宝宝到了6个月之后,就特别不喜欢躺着,总是需要妈妈抱着,有时候横抱还不行,总是直直地挺着身子,必须竖着抱起来,在屋里走一走才安静。有的宝宝可能会更早就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样的宝宝实在磨人,他们离不开妈妈,妈妈也被他们限制的几乎什么事都做不了。
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吗?也许知道原因,你也就不会那么焦虑嫌烦了,还能帮他们解决问题。
①视角问题
平躺只能看到天花板,尤其对于还不会翻身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视线范围只能固定在那一种模式,连吊在他们上方的玩偶,他们也只能看到一个玩偶屁屁……
(电影《最萌警探》截图)
整天是这样的景象,要你这样你也不愿意。
而被竖抱起来的时候,他们的视角发生变化,妈妈抱着他来回移动时,他们的眼睛也在不停地观察周围,所有的物体都在刺激着宝宝的视觉和大脑,勾起他们的好奇,所以,相比较于躺着,他们会更喜欢被抱起来。
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宝宝之前没有这种情况,偏偏6个月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呢?
这要结合一下宝宝的视力发育,他们刚出生时,看到的是一片模糊,随着月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看清楚更远的地方,而6个月正是一个关键点。可以结合一下下面这张宝宝视力发育模拟图。
所以,宝宝在能看清周围事物之后,就更渴望多看一看。
②活力旺盛
宝宝刚出生,骨骼柔软,肌肉也用不上力,但是随着身体发育,他们的大动作发育也跟上了,“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这样的发育规律已经不用再强调了。
6个月的宝宝多数就可以坐起来了,骨骼发育和肌肉力量足以支撑他们坐起来。不过胖宝宝除外,他们要坐起来还需要多多训练,因为肚肚上的肉肉让他们活动起来相对困难。
有的胖宝宝6个月还翻不了身,空有活力,肌肉力量却还不足以支撑他们翻身,白天活力旺盛又不想睡,这样的宝宝就更需要被抱起来活动活动了。
③认人和安全感
宝宝3个月前没有辨别人脸的能力,在3-4个月之后才开始有了认人的能力。从认人时间上来说,宝宝认人时间不一样,有早有晚,谁带的多就认谁。不过身边不少宝妈得到宝宝,都是在6个月以后开始认人,会特别明显地出现不让陌生人抱,醒了只找妈妈的情况。
他们对妈妈更熟悉,也更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为这样更有安全感。所以,很多宝宝白天醒着的时候就离不开妈妈,恨不得粘在妈妈身上。
④抱习惯了
“哭声免疫法”这个方式是不被主张的,说什么哭了不抱,这样的伪科学造成的恶果,提出者自己已经尝到了,但是总是抱孩子也不行。
有些宝妈看孩子可爱,喜欢的不得了,没事儿就抱抱。且不说影响宝宝骨骼发育,宝宝习惯了妈妈的怀抱,就是妈妈自找麻烦。
经常抱着宝宝哄睡,会给宝宝养成抱睡的不良睡眠习惯;白天没事也抱着,宝宝就更依赖妈妈的怀抱,以后宝宝的独处能力也会变差,时时刻刻离不开妈妈。
平时尽量让宝宝躺在床上,妈妈可以帮宝宝变换姿势,互动时也可以是躺着的,等宝宝会坐了,就让宝宝时不时的坐着玩。只要当宝宝哭闹的时候,第一时间给拥抱就可以了。
⑤前庭系统刺激不足
很多宝妈不知道内耳前庭是什么,可以参考一下百度百科。
它控制我们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而这个系统在宝宝8-9周大的时候形成,但在6个月大的时候,前庭系统才开始慢慢发育,这个时候宝宝就会出现晃脑袋、抓耳朵的情况,这是一种“自我刺激”的方式。
当然,除了自我刺激之外,有些宝宝也会寻求帮助,那就是让妈妈抱着在屋里走来走去,而且你踮起脚来上下晃动他,他更高兴。
这也是宝宝总想被抱着来回走着晃着的原因之一了。
这5个原因如果结合起来,我想你也应该能理解宝宝了吧?
宝宝真的太太太……太难了……
妈妈也难,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
如果宝宝是被抱习惯了,这时候也就只能多陪陪宝宝,多抱一抱了。等宝宝再长大一些,这种情况就会好转。
不过也为更多的妈妈敲响警钟:别闲了没事儿就抱孩子,在他有需要的时候再抱,平时多陪宝宝玩一玩,而不是在你怀里躺一躺。
但如果宝宝是5种原因中的其他原因,还是有办法的,只要平时多注意一些就好了。
●在宝宝3个月之后,跟随宝宝的大动作发育,让宝宝尝试变换不同的姿势玩耍。
会趴的时候,帮宝宝趴着,顺便让宝宝练习抬头,这样看到的景象和他躺着时候的景象是不一样的。会坐的时候就让宝宝自己坐着玩,或者宝宝互动着玩。这样都可以帮宝宝逐渐意识到妈妈和自己是可以分开的,而不是“长在一起”的。
●帮宝宝做些运动
宝宝每天的运动量很小,所以就需要依靠一些运动来帮助他们消耗多余的精力,这样才能吃得好睡得好。
如果是新生儿,妈妈可以帮宝宝做被动操,跟宝宝互动的同时,还能帮宝宝活动筋骨。
大一些的宝宝要注意训练大动作,“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这样的说法不是等着宝宝自己就会,是需要爸爸妈妈给宝宝做训练的。
训练的过程也会消耗宝宝的,有些宝宝翻个身都能费很大力,出满头汗。因为他们还不能很好的协调自己的身体,更别说用巧劲儿了,他们只能浑身用劲儿。所以,帮宝宝训练大动作,也是在消耗宝宝的精力,让宝宝有事做,也就不那么那么磨人了。
●给宝宝做前庭刺激游戏
常用的就是床单游戏,让宝宝躺在床单上,或者大一点的毯子上,爸爸妈妈各拽两个角,将宝宝兜起来,然后有规律的一起摇动床单,让宝宝在床单内寻找平衡,刺激宝宝的前庭发育。不过要注意,护着宝宝的周全,最好在软垫上进行。
如果觉得麻烦,或者家里没有人帮忙,也可以选择摇篮,手摇和电动的都可以,能帮宝妈省去不少麻烦。
宝宝在生长发育中,尤其是不会说话的时候,宝妈是最容易焦虑的,因为宝宝只能用哭闹来向妈妈传递信息,吸引妈妈的注意,而妈妈猜不透、不明白就会十分烦躁。所以,多了解一些宝宝的需求还是很有必要的。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能站在宝宝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也能帮你解决掉心中的疑惑,让你不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