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畸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蹦床蹦出的大问题
TUhjnbcbe - 2025/1/17 20:22:00

又到一年放假季,孩子们的快乐假期就此拉开帷幕了······游乐园各种项目,游泳,各种夏令营,兴趣班接踵不暇。

玩蹦床蹦到骨折,差点落下终身残疾!这个孩子最爱的游乐项目,玩时一定要注意风险!

好多小朋友在同一台蹦床上玩儿: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跳得太猛,把他震得摔倒了,孩子几次三番想要挣扎站起来,没想到却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然后就站不起来了……

就医后医生诊断为“股骨远端骺损伤”,需要手术治疗。骨折虽然能够愈合,但最让人担心的是,儿童这个部位的骨折导致发育畸形的风险极高!一旦出现畸形,还要反复正畸治疗,这辈子,恐怕都要和这条腿的健康状况纠缠不清了……

也许你觉得这是大惊小怪,跳个蹦床而已,还有防护网,能出什么幺蛾子?

实际上,这又是个几率问题了。摊上了就是百分之百中招,后果也往往比我们想象的严重。

而且,蹦床反弹时的冲击力远超我们的想象,说是“高危运动”一点儿不夸张。

有个5岁的女孩,在大人弹跳的冲击下,直接一动都动不了了。

监控显示,事发时一名黑衣女子走向其中一块弹跳床开始弹跳,孩子突然从她后边跑来打算经过,但孩子刚上这块弹跳床,就被弹起,半个身子窝着侧翻倒地,一下就动不了了。医生诊断为,右股骨下段骨折,需要手术。

广东深圳一游乐园内,多名孩子在玩蹦床时,其中一名两岁小孩在一次蹦起来后摔倒在蹦床上大哭起来,医院就诊,诊断结果是手骨折……

看完上面几个悲剧,如果大家认为以后再去玩蹦床,只要躲着点儿人,自己蹦自己的就好了,但其实也错了……

年,成都一位妈妈带2岁半的女儿佳佳玩充气式蹦床,5元钱能玩一下午,省事省钱孩子又高兴,结果佳佳从下午4点玩到晚上8点,跳着跳着就趴在地上不动了。

妈妈以为是女儿玩累了,怎么叫她都不起来。结果一抱,感觉左腿里面的骨头已经松动了,到医院后拍片显示:孩子左腿股骨干螺旋形骨折。跳了4小时蹦床,生生把自己的腿给跳断了!

为什么都是蹦床惹的祸?为什么孩子在蹦床上就这么“弱不禁风”?甚至还有未经受任何外界撞击,自己就能骨折的事例发生?我们以后还能愉快地玩蹦床吗?

医院骨科徐医生,了解到:

01·孩子骨头强度低于韧带、关节囊,一般暴力会先释放在骨头上,所以相对成人,不需要太大的暴力就会导致孩子骨折;比如下台阶踩空、或者踩到坑里、或者摔跟头导致手撑地,都可造成孩子不同部位的骨折。

02·不一定要有意外的撞击,光靠自身的体重和加速度,就会产生相当于数倍体重甚至更强的力量。尤其是当孩子跳得时间太长,过于疲劳了,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落地时姿势有问题,就容易发生骨折,如螺旋形骨折。

那么蹦床意外伤害,伤及哪里相对来说更为常见呢?

据美国儿科学会,年至年间,美国每年平均有高达例的蹦床受伤急诊病例,其中孩子是高风险人群。在蹦床乐园,最常见的是下肢扭伤和骨折,但6岁以下的孩子情况有所不同:

跟大童以及成人相比,6岁以下的孩子更容易发生骨折!

6岁以下孩子受伤,有47.8%是骨折;6至17岁,骨折占33.5%;成人,骨折占17.5%。说得更直白一些,学龄前的孩子,如果因蹦床受伤的话,有一半人的后果都是直接发生骨折!

至于最容易受伤的身体部位,也有统计,不管游乐园还是家里,蹦床时下面这些地方最容易受伤:

首先是下肢(脚趾、脚掌、脚踝、腿、膝盖、臀部),其次是上肢(手指、手腕、肘部、胳膊、锁骨、肩部),接着是头部(头、眼、脸、嘴、耳)。

不管是在哪里玩,显而易见,下肢的受伤风险都是最高的。因为跳高导致的高度或速度,以及由此引起的下肢压力增加,都会让下肢的安全指数降低。

所以对于蹦床,6岁以下的孩子要不要玩,玩到什么程度,还是要根据游乐场的环境,和自己家孩子的性格和身体状况等,综合做判断,总之如果要玩,一定安全第一,而且要有家长全程看护。

不过,除了孩子发育(骨质硬度、平衡力等)不完善,游乐场所的安全隐患也不得不提。

据年的北京晨报报道,不少红红火火的儿童乐园都处于“三不管”的监管盲区,安监局、体育局、质监局均表示不归自己管理。我国对大型游乐场所有明确管理规定以及建设标准,但《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却没有针对室内儿童游乐场的相关表述,对设施的安全标准也没有明确规定。而一旦出现伤害,消费者维权风险又很高。

儿童游乐场哪些安全标准不达标?

01·准入门槛低,无人员数量、年龄限制

蹦床和其他游乐设施混在一起,孩子随时可以上上下下,扎堆的时候,孩子们蹦着躺着乱作一团。

而多人一起玩蹦床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跌倒,在他人弹跳的作用下,摔倒者不但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还会被高高抛起。

湖北卫视曾做过一个在蹦床上摔倒后尝试爬起的实验,实验员摔倒后几经挣扎却完全爬不起来,还差点被另一位实验员踩到。

看到这也许你会说,其他孩子眼瞎吗?有人摔倒不会避开?

接下来再看另一个实验,实验者用气球代替摔倒的孩子,蹦床时能够做到完全避免不踩破气球吗?

注意,做实验的还是自我把控力很好的成年男性。

虽然实验员也在努力避开气球了,但玩了两分钟就踩破了两个!这是因为人在弹跳的状态下,尤其是跳得很高的时候,重心难以控制,也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落脚点。

成人尚且如此,孩子们,就靠谱了?

02·无时间限制

现在不少游乐场门票售卖,为了让家长感觉超值,经常推出畅游1天的售卖信息,而且卖得非常火爆,其实这么玩对孩子来说风险极大。尤其是如果乐园里有蹦床等游乐设施,正如前面徐医生介绍,孩子蹦床跳得太久,在过度疲惫的情况下,对身体的控制力减弱,很容易出危险,除了各种磕碰伤,严重的还可导致骨折、瘫痪。

03·设备维护不到位

蹦床的架子、防护网啊,究竟商家多久维护一次,无从查证。但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是黑乎乎快要断裂的网绳、老旧得关不上的蹦床大门……

04·日常监管不到位

有些游乐场,还会提醒你买双防滑袜子再进去,有的则毫无门槛。放人进去之后,工作人员就不再出现,甚至连有的孩子在场内随意拖动保护垫都不管。

这里顺便给大家科普下防滑袜,大多防滑袜都是脚底板加上点状硅胶,以达到跳跃中加大摩擦的作用,所以一些专业的蹦床乐园要求玩家必须穿,不单单是为了挣那一二十的袜子钱,也是有安全的考虑。

但市场上这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穿戴防滑袜时,要注意:

最好选择吸汗透气的全棉材质;

一定要适合宝宝脚掌大小,太大或太小,运动中感觉不舒适,穿了还不如不穿;

最好光脚穿防滑袜。如果里面还有一层袜子,防滑袜反而容易因为摩擦力不够而脱落;

只是要让孩子玩得安全又开心,更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家长选择靠谱的游乐场馆,并去除侥幸心理,时刻做好看护。

家长带小孩玩耍时会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游乐场有一人一个蹦床的安排,优先选择这种场所(一些大型的“蹦床公园”是这样要求的,但价格会比较高);2)如果不能做到一人一个蹦床,尽量选人少的,一旦进入的人多,或者有与他年龄相差较大的孩子进入,会把他带离蹦床;3)有条件的话尽量让他穿防滑袜套;4)一次玩不要超过10分钟,10分钟后休息一会儿再继续玩。

夏天到了,户外活动增多了,各种安全事故也开始增加了。希望各位的宝宝们都平平安安长大。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Alice的书屋)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1
查看完整版本: 蹦床蹦出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