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巨星》这部电影在讲什么?3分钟告诉你女性是怎样自我觉醒
女性自我觉醒;这几个字眼似乎成为了陈词滥调,把男性放在了一个对立的角度,铸成了两性的潜在抗争。
显然,这不是我今天的议题,我想把女性这个词替换成;你最温柔敬爱的母亲,你顽劣俏皮的女儿,你最美丽智慧的妻子。
这种自我觉醒可能在少年时代完成也可能是成为母亲之后又或者会在入土之前但最终都会以一种方式完成。
电影中饱受丈夫暴力拳头控制的妻子在看到女儿勇于在这个社会争夺自己的权利之时完成了自我觉醒离开了供养自己的畸形寄生婚姻这是一场爱的救赎。
“
从专业角度来看,在同等呼吁女性独立与自由的影片中,印度电影《神秘巨星》显然不够高级,太套路。
它没有《时时刻刻》里象征主义手法的写意,没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优雅与疯癫中带来的通透,也不会说出达洛维夫人的那句:我要为自己买些花。“
但是至少它在很大的范围内,能让女性观众有了自我反思的片刻,哪怕仅仅存在于电影的两个小时。
那也是值得欣慰的改变。
虽然剧情老套,任意两分钟就能猜到结局。但是加上女权、家暴、追梦这些元素,就闪烁着动人的光芒。米叔电影的高度是值得尊敬的。
更喜欢母女这条主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正是现实中许多被侮辱与被损害之人的写照。用娱乐化形式推动现实议题,值得华语影人好好学习。
《神秘巨星》讲述的是一名热爱音乐的14岁女孩尹希娅以不露脸的方式成为神秘巨星,最终实现自我的励志故事。
在去年8月,印度就上映了这部电影,IMDB上也是一片好评。
这部电影同样由阿米尔·汗出演并由他的公司制作,由米叔导演处女作《地球上的星星》制片人阿德瓦·香登编剧并执导。女主角尹希娅的饰演者塞伊拉·沃西,是《摔爸》中大女儿吉塔的扮演者。这部电影,想首先给大家介绍这几个字眼,青春、母爱、女性独立、自由、和梦想。
如果你没有观看过近年来的印度电影,对印度电影还停留在《宝莱坞生死恋》的歌舞生平和狗血情节上,你会很容易对印度电影有一种偏见,觉得通篇充满了各种奇怪乱入的歌舞片段,以及浓墨重彩的狗血情感。
《神秘巨星》显然不是一部这样的电影;一个和歌手音乐相关主题的故事,却并没有奇怪的歌舞,片中女主角希娅用清泉一样的的声音唱出了三首歌,除了深深的感动,你找不到任何其它形容的字眼。
不是紧张刺激的动作特效大片,没有观众耳熟能详的欧美巨星,也缺乏前作与IP效应做点缀,它的大卖超乎许多人的想象,也给频频被抠图、替身、流量打脸的内地电影圈提前上了一课“演员的诞生”。
惊喜
俗套剧情的反转,比《摔跤吧爸爸》走的更远更勇敢
首先谢谢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这次在影片中“退后一步”的表演也成就了这部佳作,他甘愿做绿叶,塑造了夸张鲜明的人物性格,借此衬托了女主角伊西娅和母亲的精彩表演。
他把所有对女性尊重都放在了电影里看似粗犷的性格下却是一个真正的绅士。
《摔跤吧爸爸》最出彩的地方是在一个传统印度社会背景内塑造了一个传统强调”父权尊严的“印度老父亲(阿米尔汗饰演),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影片却依然成功构建了一对非传统的父女关系。
阿米尔汗这次携《神秘巨星》的倾情回归选择聚焦于家庭暴力下的母女关系,依然是一个传统的母亲形象但又是非传统的母女关系,两部电影虽然都是探讨印度女性地位和父权制衡问题,但这一次,正如片尾伊西娅在万人之下勇敢揭下面纱奔向母亲一样,《神秘巨星》显然走的更远更勇敢。
不出所料,《神秘巨星》作为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印度电影,延续了印度电影一贯的通俗性,并没有传统欧洲艺术电影那种习惯面对高级精英阶层而采取晦涩表达。
导演选择用非常直接的镜头语言去探讨女性的基本问题。我是谁?我是否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我是否有拒绝的权利…
而在这样一个宏观母题之下,导演通过讲述一个14岁印度少女戴着面纱追求唱歌梦想的的故事,以及刻画了少女伊希娅和母亲还有姑婆婆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精准的剖析了印度社会女性所面临的重大困境。
觉醒
畸形寄生婚姻,男权社会下女性的自我觉醒
堕胎、童妻、包办婚姻、强奸、毁容……在印度这个12亿人口组成的大国里,每22分钟就会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事件。过去30年,因各种原因而莫名“失踪”的女孩约有万名。联合国调查显示,印度是世界上女婴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在发达地区,人们通过B超选择婴儿性别,提前堕胎,“女性尚未出生就遭遇了犯罪”;在不发达地区,则是更为残忍的杀害女婴现象,如溺、毒、掐、闷、弃等手法。
印度这个国家,离婚率不到1%,原因并不是他们的婚姻质量有多高,而残酷的事实是,印度的女性并没有离婚的权利,她们需要为离婚承担太大的代价。
在故事的结尾伊西娅的母亲最终选择向暴力行动说不,在离婚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递交给丈夫,让他接受,然后毅然在机场离开了丈夫而蒙着一袭黑纱的伊西娅在歌手大赛中引吭高歌最后毅然的撩开了自己的黑色面纱选择将自己的面庞暴露在世人面前。
我完全理解为什么在提前场电影上,会有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淳朴妇女们抹着眼泪,哭的一塌糊涂,人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全然不尽相同,但个体感受总是会相似的,尤其是作为“第二性”而存在的女性。影片里每个煽情点都打得很准,高潮段落有两处。
第一处是母亲在机场离开丈夫时的陈词那一刻母亲完成了觉醒她用语言面对的是自己虚假婚姻关系下桎梏自己的铁血丈夫,一个一直懦弱,不敢在丈夫面前表达自己任何态度的母亲,就在此刻,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绽放时刻。
而第二处是在片尾,这一次,少女伊西娅用动人嘹亮的歌声把自己的饱满的情绪唱给了全世界。这不再是仅仅对暴力的父亲反叛宣言,她面对的是台下上万的观众、电视前上亿的印度同胞、网络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她用自己的歌声宣告了自己的觉醒。她比母亲走的更远我相信,这寄托了导演对未来印度社会发展的希望。
关于女性自我觉醒她可能在少年时代完成也可能是成为母亲之后又或者会在入土之前但最终都会以一种方式完成。电影中饱受丈夫暴力拳头控制的妻子在看到女儿勇于在这个社会争夺自己的权利之时完成了自我觉醒离开了供养自己的畸形寄生婚姻这是一场爱的救赎。
反思
母女反击燃爆全场,“虚假“完美结局下的现世童话
看似完美的结局其实也透露着不安,离开丈夫,身无分文不识字的妻子将如何带着两个孩子生活下去印度社会对女性寻求自我价值的严苛阻挠她们面临的,可不会是鲜花和掌声,虽然电影在此处截止但屏幕外的生活还在继续,无数个伊西娅和母亲们仍然在底层生活里苦苦挣扎。
相比《玩偶之家》或者《消失的爱人》,某种程度上,它更通俗和直接,所以在这里我依然建议每一个女性独自去观看。
导演在路演的时候有个女观众提问问导演片子中除了暴力的父亲为何会塑造温情幼小的弟弟和女主角贴心暗恋她的小男生钦腾这样的角色导演回答说:因为我希望我们每一个男性都可以选择未来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男人。
另外导演温情地塑造了小男友钦腾和弟弟两个温情贴心的男孩形象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钦腾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的小公子,为了初恋的付出,让人甜上心头,弟弟扑闪的眼珠子,还有对姐姐的爱,让观众深深地被亲情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