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些伤害,来自挚爱。
还记得去年成龙私生女吴卓林,公开在网上宣布出柜的消息吗?
有人说,这是从小缺乏父爱的原因,但在我看来是吴绮莉家庭的问题,她自身的成长是畸形的。
记得她曾在某真人秀节目中,讲述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声称吴妈妈几乎影响她的一生。
据悉,吴绮莉的父母在她一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们当初结婚,是因为家里的关系,并不是因为爱。
吴妈妈的性格比较古怪,在吴绮莉小的时候,经常用污言秽语贬损她,甚至说她“你做鸡都没人要!”
后来,吴绮莉未婚生女,独自抚养小孩,经济困难的时候,跟吴妈妈要钱,她把钞票撒满一地,让吴绮莉跪着一张张捡起来,而一旁看着的,还有年幼的吴卓林。
在贬损环境中长大的吴绮莉,扭曲成长为偏激的母亲,对小龙女的教育也是捉襟见肘,问题频出。
前不久,看到一个新闻,一个16岁少年,24小时内在小区纵火8起,事情的缘由是报复经常打骂他的父亲,“他说我早晚得进监狱,我就进给他看”
父亲责骂儿子,本是无心之举,但说者无意,听者有意,还牢记于心了。贬损孩子,无异于把小孩推向火坑,亲手了结孩子。
-02-
其实,现实中的父母,少有吴绮莉那种偏激的母亲,更多是纵火少年那样的父亲,在孩子面前贬损一番,这是中国式父母的通病。
经常搬出“别人家的孩子”来,“别人多厉害,再看看你”、“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个废物”
曾在真人秀《向往的生活》节目里面,宋丹丹对儿子巴图的言语,真是一改我对她的印象,当众揭孩子的短,把巴图贬得一无是处,“我生了个废物,你看看人家”
同期录制节目的黄磊都看不下去了,网上还讨论过一阵子,宋丹丹这种“拉倒为主,好棒为辅”的挫折式教育,与黄磊的育儿方式做过比较,黄磊信奉对小孩的教育,不要有负面反馈,更多的是夸赞与鼓励。
其实道理父母都懂,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总是嘴欠,总爱贬损孩子。
我去亲戚家做客的时候,在饭桌上,在客厅里,在茶余饭后,总能听到亲戚对自家孩子的贬损,爱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一旁的孩子,脸上写满了委屈与不甘。
父母这样做,不外乎是想给孩子树立榜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效仿“别人家的孩子”,能变得同样优秀。
他们往往只给孩子指了指方向,却没告诉孩子如何走,更不相信孩子,除了贬损还是贬损。
-03-
曾经有个男孩,从出生起,就跟别人不太一样,在同龄人说话说得很溜时,他才开始牙牙学语。
直到10岁,父母才送他上学。他不太合群,总喜欢独来独往,时常刻意躲避他人,即使与家人一起,也都沉默不语。
还有一次母亲带他到郊外游玩,别人家的孩子,爬山的爬山,游泳的游泳,唯独他一人默默地坐在河边,凝视着湖面。
同行的家长觉得怪异,好心地凑到他妈耳旁,小声地问道:
“您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对着湖面发呆?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或者神经有问题啊,医院检查检查”
这位母亲坚定地说:“我的孩子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不是发呆,而是在沉思。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正是母亲的聪明,看到了孩子的独特之处,相信他、欣赏他、鼓舞他,才有了后面小男孩的成就。
这个小男孩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他的丰功伟绩,万古长青,流芳百世。
倘若他母亲,没有相信自己的判定,而是跟其他人一样,觉得他有问题,是个神经病,拉着孩子,去看精神病科,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都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孩子面前,父母更需注意,切莫贬损,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孩子,给他鼓舞。
-04-
影片《神秘巨星》讲述,一个小女孩追求音乐梦想的故事。
在她6岁的时候,小女孩的妈妈发现了她的音乐天赋,于是炸锅卖铁给她买了吉他,供她练习,助力实现女儿的音乐梦想。
梦想的实现之路,注定是曲折蜿蜒的。尤其是在印度,女人的地位如同保姆般的存在。
小女孩的妈妈背着老公,偷偷卖掉父亲留给她唯一的值钱嫁妆——项链,去换取一台笔记本电脑,好让女儿录制音乐视频,发布到网上。
但很不幸,还是没能逃过一毛不拔老公的法眼,对她又是一顿拳打脚踢,并要求将电脑丢下楼去;在看到女儿不及格的试卷,要求签名时,这位父亲气氛地挑断吉他琴弦,下死命令,不允许再弹吉他。
值得庆幸的是,女孩妈妈至始至终都相信她,欣赏她,鼓舞她,坚信她能实现梦想,成为歌手。
影片的最后,小女孩得偿所愿,获得最佳歌手奖,但她却把奖项颁给了妈妈,她才是真正的神秘巨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现实生活中,父母贬损孩子,虽是无心之举,但在无意中,传递不相信孩子的信息,觉得他做不到,无异于给孩子套上枷锁,束缚他个性的自由发展。
真正聪明的父母,相信孩子,夸赞孩子,从不贬损孩子,总能看到孩子的欣赏点,从相信孩子到欣赏孩子,这就是教育的全部过程。
-05-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除却自身天赋努力外,父母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尔·盖茨的父亲曾在《盖茨是这样培养的》书中提到:不管你做什么,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堪称育儿的金玉良言,值得每位父母思考。
每个孩子都像一颗种子,需要土壤、雨露和阳光的共同滋养,而贬低孩子,不啻于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想要茁壮成长,简直是天方夜谭。
父母习惯于贬损孩子,私以为是没有格局的表现,只看到小孩的不足,却没看到闪光点。
根据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都是由多元智能组合,而非单一智能。
正如台湾知名教育家金树人教授说的那样:
每一个人,每一株植物,每一只动物,都有天生的使命——完成如其所是的自己。玫瑰不会用天堂鸟的形式完成自己,即使天堂鸟是七彩夺目的;大象不会用蜂鸟的形式完成自己,即使蜂鸟是轻盈灵巧的。
与各位家长共勉。
在拿别人家的孩子为榜样时,不妨换种语气,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不需要贬损,用爱的鼓励替代,相信孩子,欣赏孩子。
这会让孩子的未来路,走得更顺畅,也更加美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