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畸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低温冷害类型多,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根据
TUhjnbcbe - 2025/3/26 20:24:00

近些年以来,黑龙江省部分地区连续发生低温冷害,经常危害水稻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给广大水稻种植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掌握低温冷害的预防措施,减少冷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稻农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原创图文

水稻低温冷害有哪些类型

水稻生育期间,由于受低于其生育最低临界温度的低温影响,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成熟,最终造成减产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稻低温冷害。根据水稻受害时期,症状和低温冷害的特点,可以将水稻低温冷害分为3种类型:延迟型冷害,障碍性冷害,混合型冷害。

1.延迟型冷害

延迟型冷害主要指水稻在营养生长期(有时也包括生殖生长期)较长时间遭遇较低温度的危害。这种冷害使稻株生理活性削弱,生育托后,抽穗开花延迟,不能充分灌浆成熟而导致大幅度减产。造成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差,减产严重。一般发生延迟型冷害的低温多是区域性大范围发生的。因此水稻受害面积大,减产幅度也大。其发生规律一般是10℃积温越少的地区发生频率越大,受害越严重,积温减少越多,受害也越重。冷害特点,发生频率高,范围大,减产损失较重。

2.障碍型冷害

从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期间,是水稻一生需水较多的时期,也是寒地水稻易遭障碍型冷害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两个生理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一是颖花分化期,生理水分不足时易引起颖壳畸形,另一个是减数分裂期。水温偏低,易引起花粉发育不良,白穗瘪粒增加,结实率降低。水稻颖花分化期和减数分裂期对温度敏感性较高,一般在抽穗前8~14天,此时遇到17℃以下的阶段性低温,就会产生大量的花粉败育,导致不孕而产生空瘪粒减产,特别是地理纬度较高的寒地山区和低洼地区发生频率较大,障碍型冷害发生一般有局限性,对区域水稻产量影响程度低于延迟型冷害,根据遭受低温冷害的时期,可分为颖花分化期和减数分裂期,水稻生育期间,对低温抵抗能力最弱的时期是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期,此时遭受低温,不孕粒增多。颖花分化期遭受低温冷害容易造成颖壳畸形和不孕粒。冷害特点发生时间短,危害重,不可逆转。

原创图文

3.混合型冷害

混合型冷害,是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同时发生时即为混合型冷害,主要发生特点,一般相伴相生,常与旱涝,日照时间多少,霜期早晚,等因素相伴发生,可分为低温多雨型,低温干旱型,低温早霜型,低温寡照型等多型冷害。

低温冷害对水稻栽培有哪些影响

对水稻整个生育期的影响

1.播种至出苗期,粳稻种子发芽下限温度为10℃,低于此温度易造成出苗冷害,使出苗延后出苗率明显下降。8℃低温持续5~10天,出苗率减少3%~17%左右。

原创图文

2.苗期和分蘖期,苗期与分蘖期的临界温度下限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3.16.18℃,遇低温天气,出苗率和分蘖率均下降,而且生育进程迟缓。

原创图文

3.水稻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水稻孕穗期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同时进行,此时低温影响穗数和粒数,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均可发生,其中以障碍型冷害为主,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8~14天,低温临界温度一般日平均气温为16~18℃,抽穗开花期对温度要求更严格,一般低于临界温度的日平均气温20℃,水稻不能正常开花授粉,从而出现空壳和畸形粒。

原创图文

4.水稻灌浆期,一般临界温度日平均气温为18℃,此时期出现低温,使其不能正常成熟而导致减产。

原创图文

防御措施

气候变化一般有一定的周期期性,所以低温冷害的发生有一定的群发性和阶段性,即气候冷期内冷害发生频率大,往往是接连发生。而气候暖期内则很少出现较大程度的低温冷害。

所以要根据当地气温变化,做好预防障碍型冷害准备,当剑叶叶耳距正负5cm期间,即出穗前8~14天范围内,如有17℃以下低温,田间水层应加到17cm以上,防御障碍型冷害,以后恢复浅水灌溉,井灌区应将水温提高到18℃以上,再灌深水防御冷害,寒地水稻在长穗期即要壮根,壮秆,确保穗大粒多,又要适时防御低温冷害。

以上浅析,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同探讨交流

1
查看完整版本: 低温冷害类型多,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