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育儿观,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他们坚信自己的教育方法都是为孩子着想,是非常正确的。
殊不知,很多错误的育儿观念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最近“打击式教育”被网友热议最多。使用打击式教育,初衷是使孩子做得更好,不怕挫折,从而更加坚强,也只因为此,相比于女孩,在男孩身上体现的更多。
提到打击式教育,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一起回家吧》中的杨烁和他的儿子杨雨辰。当时他的这种教育方法,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声讨。原因是他们觉得这种教育方式有些太过严苛。尤其是对于脸庞这么稚嫩的一个帅气的男生,替他打抱不平、感到委屈。
杨雨辰其实是一个帅气的小男生,平时会宠着自己的小妹妹,也会主动照顾比自己小的其他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孩子,见到爸爸像是换了一个人。因为在爸爸打击式教育之下,他不知道怎么说是对的、怎么做是正确的。所以见到爸爸,他会害怕、会逃避。
看到儿子走路内八,杨烁会大声怒吼,让孩子走到山顶重新走下来;看到孩子的衣服拉链没有拉好,杨烁便嫌弃的警告儿子照做:“所有人都在等你啊”,后面还突然加上一句“快点!”;让儿子叠放裤子,看到儿子没有叠好,便一把将裤子抢过来示范,让儿子按照自己的要求重新叠好。
面对如此严厉的父亲,小雨辰通常选择能逃避就逃避。他很害怕与爸爸相处。然而事实上,小雨辰和爸爸的相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半年。需要爸爸陪伴的小雨辰对自己的父亲又爱又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爸爸如此教育自己的儿子呢?
后来他曾坦言,一是自己的原生家庭所致。杨烁的爸爸和杨烁相处模式也是这种“打击式教育”,二人见面分外眼红。不自觉中,用爸爸教育自己的方式对待儿子,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二是他觉得男孩子就应该严格教育,顶天立地,才能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后来,在网友的打击声讨过后,杨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出了反思。在一次的镜头中,二人的姿势和神态明显亲密了不少。
遭到网友如此讨厌的打击式教育,对孩子究竟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1、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将用同样的方式教育下一代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孩子很有可能用同样的方式教育下一代。每一对父子的性格都不尽相同,父亲应该用最合适、最恰当的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杨烁的爸爸如此对待杨烁,杨烁用同样的教育方式对待小雨辰。那么很有可能在小雨辰长大之后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如此严厉、苛刻,只能让孩子对自己又爱又怕。
2、孩子自信受损,变得自卑
孩子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倘若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只会让孩子弱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正是由于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那么孩子做错的时候,应该对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而不是批评;当孩子做对很小的事情,家长也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孩子的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可现实里大多数的家长只是源源不断的打击孩子:“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每天家长都在自己的耳边羡慕着别人家的孩子,殊不知,长此以往,孩子肩膀上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并且对自己毫无信心。
“孩子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女儿这么努力,为什么不看一下?我觉得我也不是很差啊”。一位女儿在《少年说》里向妈妈哭诉。可是妈妈却说,不想让孩子过于骄傲,偶尔打击一下,就不会飘了。好也打击,不好打击就会变本加厉。这样下来,孩子在委屈之中变得自卑和懦弱。
3、性格缺陷,安全感不足
长期处在家长暴怒之下,耳边都是斥责与批评。而孩子的心灵往往变得敏感而脆弱。面对家长的喜怒无常,孩子每天小心翼翼。因为他不知道哪句话、哪个动作就引发家长的怒火。
这样环境成长下的孩子性格是畸形的,逐渐养成了欺骗、讨好型人格,甚至变成双重人格。同样,长期生活在父母的训斥责骂中,孩子安全感渐渐缺失,容易使性格更加敏感,从小便害怕患得患失。总之,用打击、教训的方式教会孩子坚强、勇敢,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这样的育儿观存在很多误区。
总结:
合适的教育方法对于孩子非常重要。打击式教育虽然有一定合理性,但不是一个正确方法。家长可以在短时间、偶尔使用这种方法,并注意好严苛的程度。如果过分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危害是非常大的。
打击、控制、高压、嘲讽、不可理喻,如果以爱之名强加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打击式教育并不靠谱。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