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畸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多
TUhjnbcbe - 2025/6/22 18:42:00

“你什么都不用管,只需要好好学习。”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在电视剧《小舍得》中,颜子悠妈妈就是一例采取“一手包办”教养方式的典型,却在最后将子悠推向压力的深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但正是这种“一手包办”的教养方式,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家长出于好意,却剥夺了孩子养成习惯的所有契机,孩子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生活,全然忘记自己终有一日要肩负起家庭责任,扮演社会角色。

习惯养成的缺失,让孩子无法建立规则意识,曲解服务精神,无视他人劳动,拒绝牺牲奉献,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心理。

其实,家庭建设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参与,孩子对家庭最主要的责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独立意识逐渐增强,3岁左右幼儿产生争取独立活动、帮助他人的意愿和行为。

如果父母坚持一手包办,不仅不利于儿童肢体能力的发展,甚至会过早引发儿童的逆反心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畸形的学习观,不仅会限制孩子的成长视野,还会让孩子怀疑自我价值,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孩子们需要学习的,不只有书本知识,还有穿衣吃饭、收拾书包、制定学习计划、和小朋友建立友谊等等。

实际上,这些看似会分散孩子精力小事,对培养自理能力十分有效。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01培养自力更生的意识

雏鹰早晚会展翅翱翔,咿咿呀呀的娃娃也会长成有责任的大人。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观察自己的孩子,灌输独立理念,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完成任务。

02学会向孩子求助

“宝贝,可以帮妈妈拿一下快递吗?”,

“儿子,帮老爸拿一下手机。”,

“谢谢我的得力干将!”

家长的示弱和求助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自己被需要,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长此以往,孩子会自觉地完成自己的事情甚至积极地施以援手。

03家长对孩子要宠严有度

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既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也要正视孩子的能力,不低估不夸大。

比如,孩子刚开始学习洗袜子的时候,家长可以向孩子示范方法,示范的同时也要注意语气。

面对孩子的撒娇、赖皮,家长也要坚定立场,不为所动。

04全家人要统一行动

面对家里老人,爸爸妈妈们的教育技能总是无处施展。

“他才多大啊,你就让他干活!”

“咱们女孩不用学这个!”,

来自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长辈爱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教育方法和理念的不同,既让家长做了无用功也让孩子学会了狐假虎威。

所以,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前提之一,就是一定要和长辈统一战线,共同行动!

你学会了吗?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