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带安安体验了一把虚拟现实系统游戏,她就迷上了这项神奇的技术:带上眼镜和耳机,坐上感应椅,她一遍又一遍地体验高空绳索、极限滑雪、火山爆发以及地震来临......到了科技馆闭馆还意犹未尽。
“妈妈,为什么会这么神奇,我觉得雪花都要飞到我的脸上了。”回家的路上,她一路吱吱喳喳地提问。
“你还记得之前玩的3D卡片吗?你给恐龙涂上颜色,我们用手机扫一扫,恐龙就‘活’过来了,会走会跑会摇尾巴?”
“对啊,那个也好神奇,为什么明明是假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真的一样呢?”安安对我发出了灵魂的拷问。
“这就是虚拟现实技术。”虽然我也只是个门外汉,但我努力用自己能理解的语言进行解释“通过科技,把假的东西做成特殊的效果,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觉它是真实的。”
对我的回答,安安只是一知半解地点点头。
前几天,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她推荐给我一本《给孩子讲元宇宙——开启未来的通行证》,说她家的调皮男孩看得不亦乐乎,爱不释手,说的就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事。“有很多高清图片,举了很多技术应用在生活中的例子,对了,还有几个有趣的儿童探险故事,孩子很喜欢。”
这本书由两位韩国作者合著完成,他们分别为:千允贞(著)、朴善和(绘)。千允贞是韩国知名的科普作家,专注于传播有趣的科普知识,包括出书和主持《作家千允贞的科学乐园》等系列广播节目,在韩国小有名气。
1.什么是“元宇宙”?
在书的推荐中,赵国栋(国内首部专门、系统阐述以“元宇宙”为主题的书籍《元宇宙》的作者)形象地指出,元宇宙是一只有着六条腿的“大蚂蚁”,它的“六个腿”分别是:区块链、交互技术、地理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数字孪生技术。这六项技术支撑起了元宇宙,元宇宙有了“腿”,就能跑起来了。
“元宇宙”时代听起来虽然有些高深,但实际上早已经到来,并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很多企业已经介入了相关技术领域,扎克·伯格更把公司名改为“Meta”,即“Metaverse(元宇宙)”英文单词的前缀,并举例说:“当我把孩子的视频发给我父母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和我们在一起一样,而不是只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观看;当你和朋友玩游戏时,你会觉得跟他们同处同一个世界,而不是独自面对电脑。”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的:
“未来,虚拟现实将以更逼真的图像应用于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医疗、制造、国防、体育、文化、教育、建筑等各个领域可能都少不了这项技术的参与。”
根据专家预测,“元宇宙”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核心领域。
2.“元宇宙”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真的可以把虚拟世界当作现实吗?”
在《给孩子讲元宇宙》中,作者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从这个简单的问题出发,用电子技术创造出一个十分逼真的虚拟世界。”
书中设置了两个小学生主人公马罗特和陆小新,用生动的故事形式,带领孩子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去太空旅行,帮助视力障碍的朋友诺宝申请服务于视障人士的VR设备,让诺宝实现了参加乐团的梦想,陆小新和爸爸更是通过虚拟现实烹饪教室,成功做出了第一次“咖喱饭”。
充满冒险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和生活趣味的一个个故事,串起了虚拟世界和现实的联系,让孩子在新鲜快乐中切实地触摸到了“元宇宙”的模样。
看完这些故事以后,安安的想象力彻底放飞,“以后我们可以养一只模拟的兔子吗?或者小鹿?”“我们可以住在森林里面吗?早上在小溪边洗脸,晚上躺在星空下睡觉。”......
看着孩子兴奋地想象着,我也忍不住想象着未来虚拟世界中的美好。
“可以的,不过这需要更多先进的技术,那就需要更多聪明能干的人才,安安,你想不想成为未来的技术专家,可以像今天搭积木那样,在未来,搭出你想要的的世界,任何样子的。”我试着引导她。
3.“元宇宙”需要怎样的人才?
要实现虚拟世界中的种种效果,元宇宙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给孩子讲元宇宙》中,作者罗列了许多相关职业,并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这些职业的巨大作用。这里挑选几个和大家分享。
虚拟现实设备研究开发者:他们可以设计出诸如头戴显示器、智能眼镜等关键硬件设备,他们的技术越先进,我们在穿戴使用这些设备时,就会越舒适、越轻松,效果越好。
虚拟现实空间设计师:美好的虚拟世界场景就出自他们之手,“安安,你喜欢的森林、草原,都是虚拟现实空间设计师创造的。”我一边介绍,一边引导。
虚拟形象设计师:他们可以设计出虚拟世界中的“我们”,可以跨越种族、国界,在他们的笔下,虚拟世界中的“我们”可以变身为公主、精灵、怪兽、宠物甚至一棵会说话会移动的小花......
畅想元宇宙时代的未来职业,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鼓励她们做对未来社会有贡献的新时代公民。
看完这一部分,安安对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开始认真地思索,未来要从事哪一种职业,还激动地拉上妹妹一起讨论。
4.“元宇宙”是完美的吗?
虚拟世界中的一切都无比美好,我们可以跟随马罗特、陆小新一起看到恐龙,甚至变成恐龙;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从南极飞向北极;我们甚至可以化身成为心目中的英雄,征战沙场。然而,我们不能长时间沉浸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
在书中,作者引导孩子辩证地看待元宇宙,指出了元宇宙并不完美的另一面。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可能弱化内耳前庭器官,使人失去方向感,还可能引发恶心、头痛,视力下降等问题或损伤韧带、肌肉等。
第二,元宇宙并不能替代现实世界。
机器解放人力,但同时会引发失业。长时间沉浸在虚拟现实世界,会混淆虚拟与现实......
我们在元宇宙中获得的所有感受,都必须基于丰富、真实的“现实生活”。
未来,我们需要围绕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制定道德标准、开展教育、对其副作用进行医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根据年龄段,制定符合各年龄虚拟现实文化产品的行业标准。
针对虚拟世界存在的问题,我和安安讨论了一下,以下是她认为应该制定的标准:
“控制时间,不要近视眼......小孩子戴的头盔要更轻便,最好搭配矫正坐姿的装备,这样不会驼背......不要有恐怖的画面,不要有打人捉弄人的画面,很多小朋友会学坏的......”安安很认真地思考。
可以说,这本《给孩子讲元宇宙》是国内少儿“元宇宙”科普的先行之作,它很好地映衬了书的副标题,给孩子带来了一本通往“元宇宙”的通行证。
它不但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元宇宙,激发了孩子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无限设想,更通过介绍具体的元宇宙相关职业,让孩子们明白了,美好的世界需要依靠科技,需要由优秀的人才去创造,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创造美好未来的希望之种。
同时,又引导孩子辩证地看待虚拟科技,帮助孩子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正如作者所说: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项技术,又应该应用到何种程度呢?
这些问题难以回答,谁都无法轻而易举地给出答案。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够通过这本书思考这些问题,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最后,就像赵国栋在序言中所说的:
“希望《给孩子讲元宇宙》这本书,能给小朋友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你们在元宇宙的世界里,飞得更高,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