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宝妈都有“落地醒”的宝宝吧?
“落地醒”的宝宝有哪些表现?
顾名思义就是当抱着宝宝睡着的时候,准备把宝宝放到床上睡觉,当宝宝躺在床上,离开妈妈的怀抱的那一刻,宝宝醒来了。
他们可能会直接睁开眼睛,前后扭头,移动手脚,呻吟,甚至哭泣。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类型的婴儿,为什么婴儿总是“落地醒”?
父母们想:“宝宝是神奇的生物!”
其实宝宝出现“落地醒”,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睡眠环境发生了变化。
2.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
主要是前庭功能的发展,前庭功能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出生后不久,婴儿就由于前庭发育不全而无法保持身体平衡。
当熟睡的宝宝被放下的那一刻,头先触碰床,身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就会给宝宝一个“安全警报”报警,导致宝宝醒来。
3.惊跳反射
这是婴儿的一种原始反射,是一种自我保护。
当你把你的宝宝从你的怀里抱到床上时,宝宝会“突然失去支撑”,在震惊中醒来。
4.肌肉紧张
适应新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新生儿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在大人的怀抱中更容易放松,放下后宝宝的“舒适感”会消失,全身变得紧张,醒来。
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宝宝会睡得不安稳,经常醒来。
那么落地醒什么时候才能轻松点?
落地睡醒多发生在小宝宝身上,一般在满月后,2-5个月是最常见的阶段,到6个月时虽然也可能出现,但概率不是那么高。
当然,不同的婴儿之间有个体差异,也有一个普遍的模式。
怎么样才应对宝宝“落地醒”呢?
如果你想要改善,你可以采取一些小的步骤来帮助你。
为你的宝宝创造一种安全感。
创造一个温暖的“包裹”环境,比如襁褓或使用婴儿防惊吓睡袋,也可以帮助减少惊吓反射。
你也可以在睡觉时听白噪音(在许多应用程序上可用)。
尽量训练好宝宝的内耳前庭。
摆动毛巾,例如,拿一条大毛巾或浴巾,把婴儿放在里面,同时两个大人慢慢地左右摆动;
也可以让宝宝躺在瑜伽球上,但要成年人抱着,确保宝宝的安全,顺时针、逆时针慢慢转。
你一定要把它放正确。
它主要是指放手的“动作”和“时机”。
在放下的过程中,抽出双手轻轻按压宝宝的手臂,脸贴近宝宝的脸,观察宝宝是否被唤醒,一切正常,然后轻轻慢慢离开。
时间:婴儿睡眠周期与成人不同,在浅睡眠和深睡眠之间交替,持续时间较短。
把宝宝放下时,如果碰巧是浅睡就容易醒,如果碰巧是深睡就很难醒。
因此,当宝宝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时,大人们可以选择把他放下。
判断你的宝宝是否处于“深度睡眠”的方法:
睡了近20分钟后,宝宝呼吸均匀,眼睛不动,四肢放松,双手都处于张开状态,再放下也不容易醒来。
那么容易“落地醒”的宝宝,一直抱着睡可以吗?
不推荐。
长时间抱着睡,大人不仅不能做其他事情,而且会腰酸背疼。
对于宝宝来说,也不利于发育,,大人一直抱着可能导致宝宝的脊柱侧弯。
当抱持处于“束缚”状态时,婴儿的身体活动较少,不利于知觉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它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对于一岁的婴儿来说,睡眠问题取决于月龄。
以下是关于落地醒的五个常见问题,这对你的孩子来说是个严重的问题吗?你会怎么做?或者您宝宝的其他睡眠问题,也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