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学龄前儿童的专注力培养,才是真正赢在了起跑线上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是当下小学生家长圈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它非常生动地再现了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惨烈“的情形。而真实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孩子不爱学习,粗心大意,吃饭、做事拖拖拉拉而引发的家庭惨剧真的是五花八门,匪夷所思!
作为父母的我们,孩子迟早都要步入小学,开始真正的学生时代。上述种种也终有一天要面对。其实这一切苦恼的根源,就是孩子在学龄前专注力培养方面有缺憾。
专注力是一个孩子自主学习,高效做事,成功人生的核心前提!所有的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都必须跨越这个坎儿。可以这样说,家长能否尽早意识到专注力的重要性,将是决定孩子人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水岭。
学龄前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以及策略
人的专注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所以孩子专注力培养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作。学龄前和适龄儿童的专注力也要分开来谈。因为它们在培养的方向上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学龄前儿童专注力的发展特点。
专注力,俗称注意力,分成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类型。其中无意注意在学龄前的孩子身上占主要位置,它有两个特点:
1,新奇性2,突发性学龄前的孩子注意力比较短暂,容易被迁移注意力,这是无意注意的特点决定的。
例如他们看动画片的时候,通常会保持比较长的时间,因为动画片对他们来说具备新奇性。动画片里的人物、装扮跟日常是不一样的,说话的语音、语调、配音也和平常很不一样。因为孩子是无意注意占主体,所以对于动画片、手机等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时间也要长一些。
学龄前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是不够的,3岁以前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动员自己专注的观察。大概要到5岁左右,孩子才会运用自己的内部语言去主动维持自己的注意。这就是说,到5岁之后,孩子很可能会通过自控力来对事物或活动主动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男孩子普遍会比女孩子更淘气,这是因为在生理上,男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水平明显低于女孩子。男孩们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好奇,一有风吹草动,注意力几乎会第一时间被吸引,这个其实就是无意注意的突发性特点。
学龄前儿童专注力培养策略
所谓教养,包含了”教“和”养“两个层面的含义。针对学龄前儿童专注力的特点,在培养策略上,一定要有针对性。
1,运动,让孩子更多地参与运动运动是非常好的感觉统合练习。学龄前的孩子在视听和躯体的感觉上,经常是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统合的,因为他们的部分脑区还没有足够成熟,专注方面的发展不够完全,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控,因此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暂。而运动可以协助孩子来训练相应的脑区,协调统合的能力,改善脑部有效运作的水平。对专注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学龄前孩子的运动项目应该专注于肢体协调性,比如拍球、抛接球、跳绳。这些运动非常适合促进儿童前庭器官的协调以及本体感的发展。年龄更小的孩子则可以进行一些爬行类的活动。
2,营养和睡眠。孩子的营养不能出现失衡,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会带来孩子专注力的下降。孩子的日常饮食一定要注意,尤其是铅含量过多会对孩子专注力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给孩子过度的刺激,太多的干扰。坚决杜绝为学龄前儿童安排过多早教班、兴趣班和学习班,这是非常典型的过度教育刺激。要培养专注力,只要帮助孩子做好眼前的事就够了。
4,锻炼良好的听觉习惯人类的听觉不光是用来听东西,我们的前庭器官,即内耳前庭的部分,主管人体的位置感觉,是获取信息、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