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畸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1年前1份保险带给我的深刻领悟比重男轻
TUhjnbcbe - 2025/7/25 17:24:00

有一件事已过去21年了,但每每想起,心里还是会泛起涟漪。

年,我读初三,那年春天,父母给弟弟买了一份保险,这份保险引发了我与父母之间的冲突。我们家在农村,家庭条件一般,在村里最多算个中等,我排行老大,我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弟弟最小。20多年前,保险对大多数农村人来说还是个稀罕物,很少有人会买保险。

起初,我并不知道父母给弟弟买保险这件事,或许他们是有意瞒着吧,我是在父母与姑姑聊天时,无意中听说了这件事,我非常生气,因为父母偏心、重男轻女。

在20多年前的农村,重男轻女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父母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在老一辈人耳濡目染下也沾染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当年父母为了生个儿子,将出生仅一个月的妹妹偷偷地藏到姥姥家抚养,直到弟弟出生,妹妹已经5岁了,才重新回到我们这个大家庭。

平时家里的老人及身边的人经常会说“女孩不值钱”“女孩是给别人养的”“丫头片子”等在我听来十分不入耳的语言,让我从小就非常痛恨重男轻女。其实除了给弟弟买保险和将妹妹送到姥姥家这两件事,我还真想不出父母怎么亏待了我和妹妹,或许是心里早就埋下了怨恨的种子,加上我从小个性好强,凡事追求公平,才会非常不满意父母给弟弟买保险的做法,我认为要么都不买,要买都买,如果要买一份保险,也应该买给妹妹,因为妹妹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她理应得到补偿。

我心里虽然这样想,但从来没和父母说过,偷偷地生闷气,不和父母说话,故意躲着父母,早早地去上学,下午放学了也不愿意早早地回家,因为即将中考,便借故在学校上晚自习到很晚。

我能感觉到父母清楚我为什么生气,我们彼此都在等待谁先捅破这层窗户纸,平静的生活之下暗流涌动。一天,说话大大咧咧的婶子当着我的面说:“你爸你妈给你弟弟买保险,没给你和妹妹买吧?”我一下子就绷不住了,跑进了自己的房间,趴在床上嚎啕大哭,憋了近一个月的委屈在刹那间迸发出来,哭得无法自已。

我的哭闹惊动了全家,叔叔骂婶子嘴巴没把门的,两口子吵成一团,爷爷奶奶央求我,“你别闹了,你叔叔和婶子都打起来了。”爸爸站在一旁不说话,妈妈则一口咬定没有买保险这回事,不管我怎么和她争论,这激起了我更强烈的愤怒。如果当时他们和我把这件事讲清楚,理解我的感受,这件事可能就此翻篇了,不会搁在心里愤愤不平那么久。

不公平不存在于父母眼中,却存在于孩子眼中

总以为这件事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忘却,但每每想起时,心里还是有些疼,直到我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让我对这件事有了重新的认识与理解。

没有做父母的人,永远不知道做父母的难,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做父母的都想一碗水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偏不得哪一方,可在孩子眼里却不是这样的。

有一年,大宝出水痘,那时二宝不满一岁,还在吃母乳,我没有精力照顾大宝,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公在照顾大宝,晚上我会趁二宝睡着了,跑到大宝的房间去看他。水痘有很强的传染性,大宝还没有完全康复,老二又中招了,大宝看我照顾二宝,就很生气地问我:“为什么我生病了,你不照顾我,弟弟生病了,你就照顾他。”

我跟大宝解释我一直在关心他,晚上我会起来一两次去看他,因为弟弟小,我没有那么大的精力照顾他,但并不是不爱他。

现在两个孩子也经常会为抢妈妈吵架,小儿子会抱着我,故意气哥哥,“这是我的妈妈”,然后指着爸爸说,“那是你的爸爸”,不允许哥哥搂着我,和我亲近,他要独占妈妈。大儿子就很生气,也故意气弟弟,搂着我的脖子撒娇,于是两个孩子就会在我面前吵闹起来。我便一只手搂着二宝,一只手搂着大宝,可这样两个宝宝都不满意,都要我一心一意地搂着一个。

我真的很用心地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了,可在他们眼里却不是这样的,总觉得自己得到的爱没有对方的多,自己被冷落了。其实,父母眼中是不存在不公平的,只存在孩子的眼中,只有做了父母之后,才能深深地理解这其中的无奈。

当年,父母给弟弟买保险,应该有他们的理由,他们或许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但在我看来却是父母偏心的“罪证”。世间哪里有被均分的公平与爱呢?我的父母有三个孩子,只有我读了大学,弟弟、妹妹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只读到初中毕业。当年我去读大学,家里把余粮都卖了,才给我凑齐了学费,这对弟弟妹妹是公平的吗?

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为人父母心里要有一杆秤,但不是做到问心无愧就好,还要和孩子多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才能消除误会,化解隔阂。

真诚沟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我们也都希望孩子能把心里话讲给我们听,希望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告诉我们,但亲子之间真诚的沟通真的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有多难?难到宁可伤害自己,也不愿意张嘴。

前两天回娘家,老妈告诉我,老邻居张奶奶的孙子住院了,手臂要做矫形手术。张奶奶的孙子子迪读小学6年级,几个月前子迪和同学打闹的时候不小心将手臂摔骨折了,怕父母批评,不敢和父母说,就一直忍着,后来骨头慢慢地长好了,可手臂却畸形了,夏天穿背心,手臂暴露在外面,他的妈妈才发现,逼问之下,子迪才说出实情。

子迪的家人都说这孩子太犟、太能忍了,可是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宁可忍受骨折的疼痛,都不愿意和爸爸妈妈说出实情呢?从表面上看是亲子之间没有沟通,实则是因为信任,因为不信任父母,孩子选择了隐忍,选择自己去解决问题。

父母与孩子是最亲的人,也常常是最陌生的人,《少年派》里的林妙妙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住校,兴奋得不得了,因为她终于摆脱了“二对一”的监视,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父母却彻夜难眠,父亲林大为表面坚强,却跑到女儿的房间抱着女儿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入睡。

我们明明很爱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将孩子推得很远,远到孩子离开父母要高兴得手舞舞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信任,让我们焦虑,因为焦虑,让我们变得唠叨婆妈。回想一下,偶尔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和孩子说的?很容易上纲上线到前程与未来。孩子在外面闯了祸,我们担心孩子学坏,反反复复和孩子讲了多少遍?孩子偷偷地玩游戏,我们紧张到在家安装监控,不允许孩子关上房间的门……

我们所做的这些行为都是习惯性的,都认为这是“为孩子好”,却没有好好地想一想是什么导致了我们有这样的行为,所以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让自己放松一些,给孩子机会,告诉孩子“我相信你”,或许亲子关系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剑拔弩张了,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建立起连接。

谁都渴望被人信任,我们的孩子更加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信任会让孩子感受到幸福与力量,是他勇往直前的动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21年前1份保险带给我的深刻领悟比重男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