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年全国耳科年会的主会场报告精彩纷呈,与会者就耳外科、耳内科及听力学等耳科学多个领域的前沿进展和临床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全国耳科同道呈现了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孙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孔维佳教授担任大会专题报告第一时段的主持人。
首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吴皓教授报告了“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和人工听觉植入“的内容。
吴教授从新生儿听力筛查、内耳畸形的影像学分型以及先天性耳聋的干预等方面介绍了内耳畸形的治疗策略。吴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我们应该根据听力情况和内耳畸形情况选择不同听觉植入方法,ABI是内耳畸形且无法行CI患者的最终听力康复手段。由于ABI手术复杂,所以需要多学科团队相互合作,临床医生还要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ABI手术风险与获益,使ABI植入者及家庭对获益有一个恰当的预期。
接下来,医院高志强教授从医工结合的“新医学”角度,介绍了颞骨外科的工程技术原理与实践。
“先进设备和器械在疾病诊治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品注册证将成为临床技术领先的最有力证明,”高教授在报告中分享对医工结合工作的体会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通过医工结合可以把医生的idea转化为产品,最终服务于临床,提高诊治技术,改善患者预后,希望各位同道能够多多参与。”
之后,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韩东一教授进行了题为“听神经瘤手术的听力保存和人工耳蜗植入”的精彩报告。
韩教授提到,随着手术技术和辅助治疗手段的进步,听神经瘤外科治疗趋于个性化,可以提高听力保存率;听神经瘤外科治疗保存术前听力关键技术除了保存耳蜗神经结构外,更为重要的是保存内耳供血血管;人工耳蜗及听觉脑干植入是改善某些听神经瘤患者听功能的主要解决方案。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杨仕明教授报告了人工耳蜗植入与听觉中枢可塑性。
杨仕明教授介绍了语前聋CI效果与中枢可塑性,成人语后聋CI植入与中枢可塑性的相关研究,认为大脑听觉中枢具有可塑性,中枢可塑性与人工耳蜗术后效果相关,人工耳蜗未来深入研究有赖于中枢可塑性的研究。
医院的邱建华教授和首都医科医院龚树生教授担任大会专题报告第二时段的主持人。
山东大学医院王海波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蜗神经发育不良(CND)调机策略与蜗神经功能研究。
王海波教授指出针对严重蜗神经发育不良的患者,通过植入的人工耳蜗电极,进行螺旋神经节细胞功能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个性化调整调机参数,使严重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植入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通过数学模型创新性地提出蜗神经功能指数(CNINDEX)这一客观评价标准,为预估人工耳蜗植入效果提供参考。
来自上海交通医院殷善开教授通过视频和大家交流了急性前庭综合征(AVS)的分类诊断及治疗。
殷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多种耳科及神经科疾病,甚至是一些致命性疾病在明确诊断前表现为AVS,需引起临床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