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科治疗上半规管裂7例临床报告
郝瑾傅新星鲜*舫许丽萍华琳李永新上半规管裂(Superiorsemicircularcanaldehis?cence,SSCD)是一组无法用感染来解释的、以强声刺激诱发眩晕(Tullio’s现象)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最初于年由Minor等人进行描述[1]。临床表现呈现出怪异多变的听觉异常和平衡失调[2]。听力下降主要是渐进性听力下降或外伤后突发性聋,以低频区域的传导性聋为主要表现[3],但听力学变化可不典型,甚至通过纯音测听检测无明显听力下降[4]。部分患者可出现自听增强、骨导听敏度异常增高、搏动性耳鸣、转头诱发耳鸣[5]、恐声、耳胀满感[2]、耳内震动感[3]等。在平衡失调方面,除强声诱发眩晕(Tullio’s现象)外,增加外耳道内压力或增加颅内压也会诱发眩晕(Hennebert征)。此外还有振动幻视(oscillopsia)以及慢性平衡失调(chronicdis?equilibrium)。强声或压力刺激诱发垂直或旋转型眼震,眼震方向与受累上半规管平面一致。在SS?CD患者中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VEMP)的阈值明显低于正常[6]。2.耳硬化症和中耳畸形患者的宽频声导抗研究
陈露静兰兰*鑫丁海娜谢林怡熊芬韩维举王秋菊宽频声导抗(WidebandAcousticImmittance,WAI)以宽频短声为探测音,可评估中耳对0.~8kHz范围内声音的传导效率,由Keefe等[1]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测试相对于传统声导抗敏感性更高[2,3],可进行声导纳(或声阻抗)、声能反射率和声能吸收率,同时完成共振频率、多频鼓室图等测试。在临床中仅凭鼓室导抗图测试对中耳异常做出疾病诊断存在局限,例如鼓膜病变伴听小骨病变,鼓室导抗图仅能反映鼓膜的病变[4],但WAI却能提供更多中耳复杂的微细结构改变[5],是一种新的无创、快速的中耳评估方法。近年国内外学者收集不同年龄段WAI数据[6-11],相继报道了WAI在中耳疾病中的诊断作用。但由于WAI各指标在各类中耳疾病表现不同,其参数变化范围大,目前尚未分析出较为清晰的疾病规律。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听力正常人与耳硬化症和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宽频声导抗测试的声能吸收率(EnergyAbsor?bance,EA)差异,以期为临床辅助耳硬化症和先天性中耳畸形的诊断提供帮助。3.不同头动速度对健康人群视频头脉冲前庭眼反射增益的影响
梁思超郭振平卢曼林李欣许嘉陈雯婧伊海金Halmagyi教授等人年报道,可以通过快速的甩头试验评估受试者前庭眼动反射(vestibu?lar-ocularreflx,VOR)功能状态,并判断是否存在前庭功能损伤。近年来,随着高采样率及高分辨率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头脉冲技术(videoheadimpulsetest,vHIT)应运而生,它通过视频记录甩头过程中的眼动变化,并进行量化分析。同床旁甩头试验相比,vHIT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敏感性更高,可以记录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补偿性扫视,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用性,为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前庭性偏头痛等疾病诊疗提供了很大帮助。与临床中常用的前庭功能评估手段相比,如温度试验、转椅等,vHIT试验的刺激频率更高,可以真实地模拟受试者生活中头部运动刺激,也被认为是近年来前庭诊断技术的主要进步之一[1,2]。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婴幼儿期听力及学龄前发育的影响
曾超*林少莲林昶
新生儿出生后体内血清总胆红素不断积聚,超过其代谢能力达到85μmol/L(5.0mg/dL)以上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疸。新生儿总胆红素水平正常为:3.4~20.5μmol/L,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6μmol/L(12.9mg/dL)、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μmol/L(15.0mg/dL),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hyperbilirubinemia,NH)[1]。约60%足月新生儿、80%早产儿可能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大多数为生理性,少数可能会影响患儿听力发育,甚至对听觉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留下永久性后遗症。高胆红素血症对婴幼儿听力的影响仍未明确。早期发现婴幼儿听力损失至关重要,如果能在3个月前确诊,并在6个月前干预,他们的认知和言语水平就会得到显著提高[2]。本文对福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听力检查的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产科正常足月出生的42例新生儿的听力及发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婴幼儿期听力的影响,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力筛查及早期预防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学龄前发育的影响,为促进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5.全频型突发性聋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郑重沈颖夏俍王慧
陈正侬吴雅琴时海波冯艳梅
突发性聋指3天内突然出现的,病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至少存在两个相邻的频率听力损失≥20dB[1],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根据发病时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可分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全聋型突发性聋,平坦型和全聋型突发性聋表现为全部频率纯音听阈下降,又称全频型突发性聋。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全频型突发性聋多是内耳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引起[2]。在治疗上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溶栓、扩血管药物治疗为主。巴曲酶是凝血酶样酶,能释放凝血因子、分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同时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可改善微循环障碍[3],目前广泛应用于全频型突发性聋的溶栓治疗[4-6]。本研究比较溶栓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6.3T高清RS-EPIDWI与SS-EPIDWI序列诊断中耳胆脂瘤的效果比较
邹静陈录广陈玉坤王振张国平
李鸿彬张晶喻国宁张涛郑宏良陆建平
胆脂瘤是一个囊性病变,内含角质碎屑、形成肉芽的成层鳞状上皮、发炎的肉芽或纤维组织,可发生于中耳乳突的任何部位。因为其倾向于破坏周围组织(包括骨性结构)并在切除后可能会复发,第四版世界卫生组织头颈肿瘤分类正式将其纳入耳部肿瘤范畴[1]。为了减少术后复发或残留,传统的手术方法均进行广泛的切除,开放式乳突根治术(canalwalldown,CWD)可能比闭合式乳突根治术(canalwallup,CWU)复发率稍低[2];CWU与最近发展起来的乳突填塞技术和内窥镜手术相结合,不仅能更好地保留或恢复中、外耳的结构和功能,而且进一步降低了术后复发率[3-8]。因此,手术前精准判断胆脂瘤的部位非常重要,有利于在保留正常结构的同时彻底清除病灶。
7.对侧助听器对大龄语前聋人工耳蜗使用者言语感知贡献研究
叶菲刘济生于亚峰凌红阳陶朵朵
目前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简称CI)植入是双侧重度极重度聋患者重建听力的唯一有效手段[1-5]。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发展较晚,且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指征为双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6]。这就导致我国存在一批“大龄”语前聋人工耳蜗使用者。所谓“大龄”即指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通常认为0-5岁)之后接受单侧CI植入[7]。在CI植入前往往双侧佩戴助听器,在助听器辅助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选择较差耳植入CI后对侧仍继续使用助听器。此类人群通常语言表达较差,残余听力较少。对错过最佳植入年龄的“大龄”语前聋患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