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图虫创意
医美业因其行业特征,永远不可能彻底互联网化;因为是高技术含量、高度个性化的消费医疗服务,所以与产品销售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它可以尽可能地互联网化,把最后临门一脚之前的所有环节,都搬到线上去完成,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场景。一、医美互联网化服务业的特征是带有强烈的地域性,与商品销售不太一样,作为消费医疗的医美市场,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省市的医美业都有不同的表现,观点不一样,做法不一样,甚至就医者也不一样。例如北京市场和上海、杭州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成都、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广州、深圳代表的华南市场,差别很大。对这种差异性认知不足的后果是,将一个城市的成功经验搬到另一个城市去的时候,可能完全不灵。但是所有不一样的市场都接受同一样东西,那就是移动互联网。完全不接受互联网的机构不是关门了,就是准备关门;医生同样如此,日后哪怕就是去找工作,只会做手术是不行的,没有任何互联网技能的医生,将会遭到医美市场的遗弃。图源:图虫创意
全面拥抱互联网并不能从浅层次来理解,也绝不是仅仅会上网,或会从线上获取一些客患来源便是互联网化了,而是要让自己成为互联网生态中的一分子;让自己尽可能地互联网化,也是这个行业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有力举措。新冠疫情之中或之后,那些在互联网场景下迅速崛起的机构和医生个人,就说明了这一点,他们的互联网进程实际上早在疫情到来之前就开始了。二、分散与整合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最终会被某个或几个第三方平台整合到一起,这种连接完全不是赤壁之战中曹方战船的物理化连接,而是有机化的命运共同体。获客方式的互联网化决定了这一点,尽管当下的医美三方平台还是以售卖便宜货为主的社区化垂直电商,但已然或多或少地展现出向线上问诊方向转变的迹象,可能不久的将来,纯粹的线上问诊平台会有爆发式增长。线上问诊平台与三方电商的区别在于从买卖或代理关系,变成了共生型伙伴关系;第三方平台与医美机构或独立医生一旦建立了共生关系,那么这个平台就具备了行业整合的潜质。图源:图虫创意
另一个变化是支付方式的改变;支付方式的颠覆又让信用担保方式发生了进化。互联网将分散的个人与机构连接在一起,让信息更加透明,人们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纳入公共监督之下,这种监督机制完全是跨行业、跨阶层、跨种族、跨国家、跨信仰的,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大家是同一个花园里的花朵,同一颗树上的果子,也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这种场景带来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信用担保,它把原先分散在线下的支付场景纳入可追溯的线上;这种担保特征也在互联网的医美生态中体现出来,让这个本来高度分散的行业,被整合在一起,而且对医患双方都是担保,只是担保的内容有所不同。因为分散,所以人人都有机会。线上问诊可以保持长久的医患联系,这是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远程医疗甚至可以让医疗资源很好地流动起来。平台的出现给医生自主创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他们在线上问诊的新模式,预示着医生轻创业的时代已经来临,医生和客患都更加自由了。三、医生的私域流量池「私域流量」是自媒体时代逐渐浮出水面的新词汇,已经成为新消费形势下的主流概念。当经营私域流量成为医美机构生存的基本保障时,大家必然会高度重视它的存在;每个医生都必须做自媒体,并且越早做直播越好,必须构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这是医生们的新使命。没有做或者没有能力做的医生,将慢慢失去竞争力。图源:图虫创意
疫情期间,医院的郭树忠教授做了20多场直播,面向小耳畸形的患者家长,平均每场的观看量是人,合计观看量将近4万,已经有近人进行了网络预约。2月10日至今,医院专家一共直播63场,总观看量,总点赞数。在大型机构里打工的医生们,同样不能没有自已的私域流量,它会对机构整体的营销效果产生影响。私域流量池的建设可能会花很多钱,也可以不花钱,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分配即可完成;可以由团队进行操作,但是全凭借医生个人的力量,也可以完成。问题的关键是流量的资产归属,是老板们最操心的事,他们担心医生的私域流量被医生个人带走。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在全行业都将这块领域的获得看成重要的营销成果时,大家就必须接受由此而生的游戏规则;就看双方前期的约定,如果前期的契约里约定由机构投入资金,团队围绕医生进行运营,那么这些私域流量必然成为公产,后台管理系统早已将技术问题解决了。图源:图虫创意
像百度、头条、新浪、抖音,这些都不是私域流量。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