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目前已知的缺陷病种多达余种,已成为我国婴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素质。据调研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占比40%左右,因残致贫超过13%,是健康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的贫中之贫,重中之重。
本期嘉宾: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杨兰
近些年,在省委省*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府、卫生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围绕“一法两纲”的发展要求,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新时期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按照《“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和“十三五”规划蓝图,以*建为引领,以服务全省为核心,围绕*策保障、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落实等方面,多措并举,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医院监测的出生缺陷总发生率.72/万,前5位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69.66/万)、多指(趾)(18.09/万)、总唇腭裂(8.37/万)、外耳其它畸形(小耳,无耳除外)(4.07/万)和马蹄内翻足(4.07/万)、并指(趾)(3.73/万),其中先天性心脏病连续六年位居第一,出生缺陷防治任重而道远。
我省修订并出台出生缺陷*策文件,规范出生缺陷管理
为落实《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要求,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协助省卫健委修订印发了《甘肃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明确了要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根据《方案》要求,省卫健委在省妇幼保健院挂牌成立了“甘肃省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按照国家要求的职能协助省卫健委组织开展相关人员培训、业务指导、信息报送、项目管理等工作。年12月,省卫健委联合9部门印发了《甘肃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提出了全省出生缺陷防治要坚持*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明确了各部门的预防责任,完善了出生缺陷防治的服务体系与内容,为做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提供了*策保障。
执行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
为加强我省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养培训,提升出生缺陷防治能力和水平,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年甘肃省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卫妇幼函〔〕号)要求,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定为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基地,医院、医院、医院为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协同单位,每年在全省培养名出生缺陷防治专业人才。目前已培训了名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人才。年国家给甘肃的计划增加到名,依托国家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结合甘肃省出生缺陷防控工作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协同单位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规范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扩大了甘肃省出生缺陷防治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健全了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网络,有效促进了出生缺陷防治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
加强出生缺陷宣传力度,实施出生缺陷公益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甘肃省出生缺陷防治方案》、《甘肃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进一步做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减少出生缺陷所致残疾,尽量避免因病返贫,努力提高全民人口素质。近些年,我院在基层组织开展“分享知识共享健康”基层妇幼行系列活动,针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病、先天性结构畸形等常见出生缺陷开展专题社会公益宣传义诊活动,年受益群众达余人次。
实施出生缺陷防治相关项目,提升服务内涵
近些年,甘肃省实施农村孕妇产前筛查补助项目,每年为00例农村孕产妇开展免费产前筛查,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二级预防服务能力。
为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降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致畸率,提高人口素质,我省继续实施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每年完成例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项目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86个县区。
为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年11月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下发了《甘肃省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在全省试点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项目覆盖14个市、州的44个县(市、区),家医疗保健机构,年,项目开展地区试点助产机构活产数为人,筛查数为,筛查率61.85%,筛查阳性人,筛查阳性率1.40%,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数例、筛查阳性心超检查率40.23%,筛查阳性确诊数人、筛查阳性确诊率16.13%。
实施出生缺陷救助项目,提升群众满意度
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出生缺陷发病率较高,加上缺陷患儿后期的治疗、康复费用较为昂贵,很多家庭由于经济原因治疗不及时或放弃治疗,导致患儿后期预后较差,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是甘肃省实现脱贫的一大障碍。为改善这一现状,省委省*府等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支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出生缺陷结构畸形救助项目、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先天性心脏病救助项目、早产儿救助项目、母婴(孕产妇儿童危重症)救助等项目,为患儿康复治疗提供*策保障。截至目前,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已救助人,救助金额达.9万元,遗传代谢病救助人,救助金额达万元。
实施“陇原月嫂”培训项目,延伸妇幼保健服务,构筑出生缺陷防控体系
在省委省*府、省妇女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8年5月,甘肃省妇女联合会联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联合启动了“陇原月嫂”社会公益项目,旨在立足陇原大地,对下岗女工和有关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的新生儿保健和围产保健知识与技能,提供产妇心理健康辅导、营养膳食、体形恢复以及婴儿生长发育、健康成长的一项综合性家*服务。截止目前,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共举办2期师资培训班,培训师资人次,免费举办63期陇原月嫂培训班,培训人次超过00人次。通过进行系统、科学地培训,使对下岗女工和有再就业意愿的劳动妇女其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其创造就业条件,助推了全省的脱贫攻坚;通过规范培训,进一步规范了甘肃省月嫂服务行业,促进甘肃家*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月嫂为家庭提供家*服务,通过宣教,让更多的家庭了解、掌握有关母婴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防治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将甘肃省妇幼保健服务体系进一步延伸,形成我省独具特色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控第四道防线。
年“陇原月嫂”社会公益培训项目十周年之际,省委书记林铎批示:“陇原月嫂、甘肃家*已成为品牌,在本省及北京都有影响,妇联、人社等部门要继续培训组织好”;省长唐仁健批示:“应推动这一品牌在脱贫攻坚减存量抑增量中发挥积极作用”。
出生缺陷的发生给个人及家庭造成极大的不幸,同时也带来极为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事实证明,要缩小两个地区、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之间的差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去缩小它们之间人口质量的差距。因此,出生缺陷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关系到国民素质、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做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降低贫困家庭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可能,是目前精准健康扶贫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