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畸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远离过劳死,也不要ldquo报复式放
TUhjnbcbe - 2021/1/29 7:01:00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http://m.39.net/pf/a_4473336.html

??????????????

有时候,生活就像一张血盆大口。

3岁的拼多多员工,在新疆凌晨一点的下班路上猝死。

猝死是不是因为工作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再一次引发了互联网对畸形加班文化的广泛声讨:

“大厂又耗死了一个年轻人”。

社畜到底有多苦?看看前些日子上热搜的一个北京确诊病例的流调轨迹:“家-公司-吃包子-加班”——每天通勤50公里,34岁了还在考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朝九晚五就是“安逸”,按时下班就是“不思进取”。

即便手里的活已经干完了,也得在工位上“磨蹭小时再走”。不能比领导走得早,更不能看上去工作不饱和。

“你们看看底层的人们,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这句因“操作失误”而发出去的知乎回答,竟然引发了高度共鸣。

我也有几个朋友,一去狼性公司上班就开始失联,周末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加班。ta们时不时的私下抱怨,展现了员工被吞噬的生活细节:

“周日上午到公司,厕所满员”

“工资听起来高,算了算时薪,比之前还低”

……

真正压倒一个人的,不仅是看起来冷酷的公司文化,还在于环境所灌输的一种“非黑即白”的态度——要呆在这,就要付出代价(你也可以选择不呆)。

事实上,在“高强度内卷”和“不干就滚”之间,还存在一段可调节的灰度:放松的能力。

——如果你说“噫,这不是废话吗”?那就请试试看:在3分钟内进行一次深度放松。

在我的小范围调查里,大部分人都没法完全做到。ta们的反应是:

啊,时间太短了吧。

不行!我现在有事要做。

说句实话,我没有很累。

我试了下,没感觉放松。我的放松是周末打一整天游戏。

工作、

1
查看完整版本: 远离过劳死,也不要ldquo报复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