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慷慨激烈而外露的“朗诵者”,和隐忍理智的“默读者”,相似的复仇,前者由光明走向黑暗,后者自深渊拥抱光明。”
本文略长,带有原著解析,喜欢的书麻袋就停不下来,不想看的话,可直接滑至最下方获取~
“未经允许,擅自特别喜欢你,不好意思了。”
只能说priest这个女人,冷静,犀利,一针见血,却又这么现实。
小说的内容丰富,共分为三册,以五个错综复杂的案件为明线,以主人公骆闻舟和费渡的感情线为暗线,伏笔千里,暗线繁复,讲述了几代人的阴谋纠葛,故事层层递进抽丝剥茧,悬念迭起又有条不紊。
这五起案件,看似毫无关联又线索千丝万缕,作者精心以世界名著命名章节,有意无意的将真相戳在读者的心口,飘来又散去的猜测却一个个被证实或推翻。
从沉溺在自卑与自尊中的于连(司汤达《红与黑》),
到迷恋娇艳女童的亨伯特(纳博科夫《洛丽塔》),
到野心勃勃走向僭主的臣子麦克白(莎士比亚《麦克白》),
再到反社会分子韦尔霍文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
最后是大boss复仇者埃德蒙·唐泰斯(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这样互文的安排增加了案件的辨识度,也使之有更为深重的内涵,让读者比较容易的抓住核心重点,又会期待每个故事的具体发展,同时满足了阅读悬疑作品的窥探欲和好奇心。
光明,触手可及,
你,准备好了吗?
心底之花
向阳而生
主线是主角们代表的默读者负重前行,副线是反派的朗读者邪恶审判,明暗两条线的双向并行,三个小单元相对独立又相互牵连,最后推向终结。
情节上也非常动人,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性格鲜明立得住,在整个故事里或追寻、或建立、或欣喜、或悲伤、或勇往直前、或踟蹰不前。那些由他们的人生反映出来的结果给了我很多无法释怀的沉思。
我们不断追溯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设身处地地同情、乃至于原谅他们,不是为了给罪行以开脱的理由,不是为了跪服于所谓人性的复杂,不是为了反思社会矛盾,更不是为了把自己也异化成怪物——
我们只是在给自己、给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寻找一个公正的交待而已。
CP:
专治各种不服老流氓攻(骆闻舟)
vs
又怂又浪富二代受(费渡)
费渡,最初的出场,他在我眼里是极为金贵的代表。西装革履干净澄澈远离风尘,眼镜高架一切情绪敛于镜片后,点一杯甜腻的咖啡泄露点偏爱,偶然逃上嘴角的一丝笑意,在眼眉绽放如妖艳之花,只一眼,摄人心魄,久难神归。
下一个转场,金贵示弱不羁与风流上场。西装不在,衬衫穿的随意,头发被扶乱,眼镜也早已卸下,换一副玩世不恭面容,调笑风声,妥妥的惊到读者每一个根神经。
初印象让你拍案叫绝的这么一个人,你很难想到他身上背负着怎样沉重的伤害。命运之于他的意义就仿佛是一场盛大的伤害,生在地狱,偏偏长出了向往阳光的花,简直是谁看谁心疼。
一直被变态父亲控制和伤害,一次次经历母亲被父亲折磨,亲眼目睹母亲自杀,他的父亲是想把他养成一个变态的恶魔。
在这般恶劣原生家庭环境中,少有人能成长为一个像样的人,但是费渡却做到了。
他感激并善待每一个对他好的人,会陪着孤独无助的母亲轻声细语的聊天,会为了救绝望的母亲而剖开自己的伤口。他自嘲自己是和他父亲一样的怪物,他在手下执行任务最先关心的是他们的安全。他锁起自己内心阴暗的一面,层层包裹,安上重逾千斤、锈迹斑斑的大门。
他对别人始终抱有善意,唯独不放过自己。他对待自己的人生就像是对待一盆花,细心的修剪枝丫,绝不会让其多生一点偏枝,自律到残忍。
我真的非常庆幸他在年少的时光里就遇见了陶然与骆闻舟。
陶然之于他,是生命中一束温柔的阳光;骆闻舟之于他,是意外事故一样的运气,一生大概只能奢求一次。
骆闻舟其人,所拥有的人生大概是费渡的补集。童年幸福,家庭和睦,生长环境宽容开明。
用书粉的话说:在p大的小说主角中,骆闻舟就是成功避开了所有会导致BE结局的完美男友。为人正直,积极阳光向上,待人温柔善良,似乎可以把所有赞美的褒义词都给他。
在费渡心里有这样一段话形容骆闻舟:
骆闻舟这样的人,一定是从小成长在一个非常开明且宽容的环境里,年幼的时候享受过毫无保留的宠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