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不语
从一次粉圈内部的反黑行动,到*粉丝以一己之力对抗亚文化同人创作圈,再到波及ACG圈,甚至上升偶像*的个人形象和利益。这场粉丝以保护为名打响的无声之战,最终伤害到的恰恰是他们自以为能守护的偶像。
本以为蔡徐坤和周杰伦打榜事件,是娱乐圈一家粉丝挑战某个集体圈层,引发全民热议的极致。没想到,*的粉丝(因为粉丝属性不同,事件为某一群体引发,以下称唯粉)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举与二次元、电竞、欧美、日韩等众多圈层的同人爱好者结下恶缘,将偶像*陷于众矢之的。
即使*工作室与全球后援会接连发布道歉声明,也没有令事件降温。导致吃瓜大户、娱乐圈纪检王思聪都忍不住下场点赞,为“战势”添油加火。
ao3事件始末,一本小说引发的战争
事情的起源是一本描写“博君一肖”的同人文,文章名叫《下坠》,对于“*”的人物设定是一名性别认知障碍的性工作者,与高中生“王一博”产生情愫,彼此相爱。因为作者文笔好,该文在圈层内小有名气,被一位博主发在了微博,并且附加了AO3和Lofter的文章链接。
*的唯粉对于“博君一肖”CP粉一向深恶痛绝,在《陈情令》大结局后便一直致力于“解绑”、“提纯”,试图将*与“耽美”有关的标签一网打尽。因此,对于“博君一肖”的同人文更加无法忍受。
一位唯粉在看过《下坠》后,认为文章将*“女体化”,且内容低俗,有损*的个人形象。于是在粉丝内部策动群力,有组织有计划的举报了AO3和Lofter,甚至在应用商店给APP打一星,接着引火波及到了晋江、B站、猫耳FM等诸多有同人内容的平台。
除此之外,唯粉们还通过人肉找到了该同人文作者的真实信息,艾特其学校官博,要求给予他处分。要知道,3月1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实施,明确规定不得展开网络暴力、人肉搜索。唯粉此番操作可谓顶风作案!
关于AO3的普及已经有很多了,这里不赘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绝对不是情色网站,而且它反商业、支持无禁忌创作,其创建者甚至获得过著名的幻想小说大奖星云奖。
在举报的*唯粉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小众到不起眼的平台。但是,它不仅是“博君一肖”CP粉在使用,不应该被唯粉拿来当作狙击CP粉的战场。对于众多国内同人文爱好者来说,在大环境诸多受限的情况下,它便象征着创作自由和精神食粮。
如今,AO3被墙,Lofter大批量删除同人文章和图片(Lofter没有下载功能,一旦删除将无法恢复),b站下架同性题材视频。不仅博君一肖CP们的创作者受创,众多其他创作者也因此炸号。
唯粉们看似获得了胜利,亚文化圈只能被动挨打,但是这个胜利也只是阶段性罢了,正如诸多创作者和读者所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自己粮仓纷纷被炸,没道理让对方好过。于是,一场反围剿*唯粉,以及上升*的“战役”打响了。
粉圈内斗,反击战打响
*唯粉不满CP粉,于是打着“反黑”的旗帜,大规模围剿同人文,却不想一发不可收拾,影响了各个圈层同人文爱好者的利益,现在显然已经不是唯粉想退场就能全身而退那么简单了。
2月27日,在经历了*唯粉一轮轮举报打击之后,众多不同领域同人文创作者和读者们纷纷加入这场捍卫“创作自由”以及“观看自由”的反抗之中。*唯粉中的一位大粉被扒出此前也有过泥塑偶像,并且进行同人创作的的经历。
2月28日,反击联盟*开始在微博、百度等各大网站的话题广场进行屠版,发布他的负面评价。
2月29日,AO3正式被墙后,众人的怒火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在*代言的产品的官博、直播间等发表更换代言人的要求,否则就抵制消费。
结果就是,蒙牛原定于零点官宣的真果粒代言延迟了,*代言的产品也下架了。
另外,Olay把*的代言置顶换成了马思纯,佳洁士则把代言置顶更换成*。*的品牌形象,急速下降。
除了代言,*主演以及参演的影视作品,无论是已经播出还是尚未定档的都受影响。《陈情令》和《庆余年》两部豆瓣超过8分的剧,因为众人的一星差评,纷纷掉到八分以下。《庆余年》主演张若昀无奈之下用自己的账号给作品打五星好评,试图回血。《狼殿下》、《斗罗大陆》以及《余生请多指教》等未播剧的官博下也是众多言语激烈的嘲讽之词。
意识到事情的确越闹越大后,那位始终冲在举报前线的大粉终于发表了道歉微博,希望不要上升到*,却又将微博背景图换成了*,配上文字“我没有错”,引得网友更加怒不可遏。
昨天晚上,*工作室官博和*全球后援会官博纷纷发布道歉声明,却因为道歉内容没有对AO3事件有明确的解释,以及对唯粉态度不够坚定明确,没能挽回好感度。
而一部分激进的*唯粉,在工作室和后援会道歉后,依然固执己见在举报和拉仇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事件发生已经一周了,却丝毫不见消退之势。一个创作者发博疑似自杀未遂,随后一群唯粉纷纷叫嚣,“不是只有你能自杀,我们也敢”!甚至也有*唯粉自杀未遂住院。
粉圈革命,势在必行
实事求是的说,这次事件的受害者波及甚广,包括以AO3、Lofter为代表的平台方;各个圈层的同人文创作者、爱好者;*本人以及喜欢*的其他粉丝。一小部分唯粉因为自己的取向,就要消灭别人的喜好,在危及自己爱豆利益后,还要反问他人为何伤害自己爱豆的行为,实在是自大、无知且可笑。
但是,将“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奉为圣旨,因为这一小群人就不计后果的围剿*甚至所有的*粉丝,就一定是对的吗?会不会是变相的从反抗饭圈畸形文化,陷入到另一种吊诡的饭圈僵局呢?
有一个微博认证为科学科普的一句话令人深思,“因为ao3被墙而把某粉圈看做消灭对象,这叫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谁都知道老虎是谁,一个伥*倒了很快就会有下一个。”
每隔一段时间,娱乐圈就会有某家粉丝因为过激的个人甚至群体性行为,与其它圈层的爱好者撕逼,从而登上微博热议话题,比如“蔡徐坤粉丝大战B站”、“吴亦凡粉丝大战虎扑”等。这恰好说明粉圈乱象具有顽固性,急需整改,而不是趁乱造乱。
以*粉丝的大规模举报、人肉和网络暴力为借鉴,不同的圈层文化产生摩擦时,最好的结果绝不是一方侵略压制从而消灭对方,而是彼此尊重,互不干涉。
你可以不懂甚至不屑于理解“同人文化”,那你大可以远离它,而不是明知它就在那里,且已经打上了预警标签后,偏要主动招惹然后试图消灭它。
随着流量盛行,饭圈规则、饭圈文化等字眼频频出现,打着爱偶像的旗帜,各种符合所谓饭圈规则但有违现实规章制度的行为层出不穷,比如机场代拍、私生跟踪等等。有的时候,某些粉丝在兴风作浪时真正爱的只是自己的虚荣心、好胜心罢了。
无论是演员、歌手还是偶像,都不应完全被所谓的饭圈文化束缚,粉丝在追星时也应该有把握分寸,掌握尺度。
往期回顾
童星
花木兰
我在北京等你
三月剧单
选秀节目
佟丽娅
电影院复工
安家
柏林电影节
完美关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