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水渡,昔日广州常用的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是指往来于珠江两岸或河涌之间人货并载的小艇。而粤广渡是大学城最后一批横水渡的渡船之一,在穗石渡口经五分钟的航程,便从大学城"过海"(广州人叫过珠江为"过海")到了新造镇。
以下图像企图去探索渡口景象与个体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怀旧的景观、安静的肖像和象征的物件,试图描摹城市变迁中,船上的人对于渡船细腻而平凡的情感,正在模糊的记忆以及即将逝去的现实。
图文|王雪拍摄手记:
在小谷围成为大学城之前,仅有一座赤坎桥与长洲岛相连,出岛外任何地方都要坐船。小谷围岛的东西南北有五个码头:北亭、南步、穗石、练溪、南亭,随着陆路交通发展,渡运式微。到年前后,仅有南亭与穗石两个渡口。
中山大学东校区的北门所对的外环江边,有曾经“坐船过海”的南步码头,但昔日的码头已经淹没在岁月中,被仑头立交与官洲隧道替代。
清宣统《番禺县续志》小谷围舆图
穗石渡口连结着大学城穗石村与迁居新造镇谷围新邨的小谷围“原住民”,据船工大姐说:“他们都是小谷围拆了,搬到谷围新邨住的。坐船多半是回去走亲戚,也有在大学城工作做宿管和保安的。”
“原住民”也大多记不清这渡口的年龄,新造社区居委会委员杨日峰回忆道,在他幼年时期便有了渡口,坐船往返两地。清宣统年间《番禺县续志》就记载着:“穗石往新造渡”。
横水渡由村委招标,村民承包运营,据现任承包运营的关船长介绍,每天早晨五点半发船,晚上十一点收工,白天每小时八趟,日均客流量达近千人。农历逢五逢十时,新造镇南约有“五十墟”,来往村民会坐船赶集,因此会加开船只。
受疫情影响,穗石渡口短暂停航,四月份疫情平稳又恢复了航运,但南亭渡口由于被陆路交通替代,客流量小,承包经济收益低,一直处于停航状态。
穗石往新造,便成了大学城最后的横水渡。
如今,连结新造镇金光东大道与大学城华工南路的金光东隧道即将完工,两岸居民对于横水渡是否停航也充满担忧。正如船工所言:“隧道虽然修好了,但来往两岸还是坐船最方便。而且这船坐了几十年了,居民肯定舍不得。”
隧道通了对于两岸居民来说是多一条出行道路的选择,但船没了会让很多人失去乡情。
小谷围的祠堂牌坊被遗忘,古老的村落变成岭南印象园,穗石码头变成“广州拍照攻略”中的大学城打卡地。昔日珠江边繁忙的横水渡,也随着“古早的浪漫”缓缓消散在江边的晚风里。
-END-排版王雪编辑
袁向南初审
刘颂杰复审
*伟娥终审
*毅往期精选小耳畸形患者和胎儿或选择,或被选择“开店好过打工”
白衣天使坠入至暗时刻街采
再见,我要过我的!校园内电动车
非洲孩子的中国童年代码恋人
“中国先生”傅高义的广东缘奔跑吧少女
被拒绝的人口普查员流浪动物救助
航司激战“随心飞”
“全村的希望”落户上海
大学生“凡尔赛文学”
跨境家庭:香港封关下的骨肉分离
纽约华人眼中的“美国撕裂”
贝岗食品安全
双十一真实生存图鉴
大学城快递停摆
谷河传媒再获荣誉
看展or打卡
疫苗“一苗难求”
新桥村的中秋夜
亲切、好看、有温度、有力度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