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医疗短板,深圳一直在路上。
始于年的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就在撸起袖子加油干!
年底,在累计引入了73个高层次医学团队后,
深圳卫计委又为个团队完成了预立项,如今,他们正在赶往深圳的路上。
从本周起,我们将每周更新“三名工程”集锦,展示这些团队为深圳市民带来的新惊喜!
本周,来了哪些大牛?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01
精子再少,藏得再深
他们都有办法找到!
4月27日
医院:
医院泌尿外科
引进团队:
医院姜辉教授男科团队
团队“绝技”:
显微镜下精准找精
他们专为不孕不育的男士而来,强项是以精准找精术和输卵管吻合技术为代表的显微取精技术。
什么是精准找精?
就是要把睾丸切开,医生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找!精!子!这种技术极大提高了取精的成功率。就算是患有克氏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的患者中,竟然也可以有70%的人找到精子!疼是疼,但是为了性福生活,忍了吧......
精子就是小船,火力再猛,水路不通,也是活活憋死!在不育患者中,很多人是因为炎症等因素造成输精管堵塞,或者附睾堵塞,精子急得团团转,就是出不来。常规手术在裸眼下重新缝合、疏通堵塞的输精管,但是成功率不足20%。那么细的管道,别说疏通,就是找都不容易。好在有了显微镜的帮助,医生已经把手术的成功率提高到了70%-80%,原来需要穿刺取精做试管婴儿的患者居然可以自己啪啪啪就有娃。
02
“中国器官再造第一人”
能从手臂上“种出”新耳朵
4月26日
医院:
医院整形烧伤科
引进团队:
郭树忠教授团队
团队“绝技”:
用肋骨再造耳朵
这是他们今年3月在西安做的一例手术:
将前臂预制的耳朵移植到了耳缺失患者的头部耳廓。
他们来了深圳,又会带来什么呢?
今年8岁的小乐(化名)一出生右耳就跟别人不一样,没有外耳道,整个耳廓只有一点点,是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和耳廓的缺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乐的听力,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外观。得知医院要引入郭树忠教授后,小乐的爷爷奶医院。在一轮检查后,郭树忠告诉家属,可以通过三期手术帮助小乐再造一个外耳道和耳朵,这样他就有一只完整的右耳了。不过,由于年龄的关系,小乐要等到6岁后才能进行耳朵再造手术。届时,小乐在深圳就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了。
郭树忠教授率领的团队不仅在深圳开展用肋骨再造耳朵等体表器官再造手术,医院培养一批整形外科业务骨干,提升该院乃至深圳整形外科的水平。
03
韩剧里的白血病太虐心?
他们让不给生命留遗憾
4月27日
医院:
医院血液内科
引进团队:
医院*晓*教授团队
团队“绝技”: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相互成为供者,成功率将大大提升,这就是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但是长期以来,这一技术被国际血液病研究者认定是遥不可及的。
挑战权威,攻克难题,医院*晓*教授变不可能为可能,率先完成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每年完成异基因移植超过例;截至年底,治愈中国白血病患者超人;多年时间里,大量临床案例使这个技术走向成熟,逐步建立、完善了世界认可的单倍型移植技术体系——“北京方案”。
团队来到深圳后,
①将全面提升医院造血干细胞的硬件条件,进一步提高移植疗效和安全性;
②与北京数据融合,建立建全造血干细胞移植数据库;
③共同培养医教研全面发展并敢于创新的与人才梯队,一起参与造血干细胞的基础研究;
④参加引进团队临床及基础研究。
最终,建立集医教研为一体,高水平的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特色的综合性恶性血液病诊疗中心。
04
医生与机器人将同台手术
这个技术咱深圳有!
4月25日
医院:
医院
引进团队:
钟世镇院士团队
团队“绝技”:
机器人和骨科医师同台手术
钟世镇院士将带领他的数字骨科团队进驻深圳,建设“数字骨科工作站”,让机器人和骨科医师将同台为患者手术。
此外,可视化的术前规划,个体化的手术设计、精准化的手术导航,远程化的机器人手术、精确还原的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引领骨科走向新时代。
05
腰颈肩痛?
他们把手术开口缩小到5毫米!
4月21日
医院:
医院
引进团队:
医院周跃教授团队
团队“绝技”:
手术开口5毫米
无需像传统颈椎手术那样需要3—4厘米左右长的切口,只需一个5毫米左右“针孔”大小的微创手术通道,就能完成颈椎肩盘突出手术,而且在手术中出血少,对患者的创伤也大大减小。病人上午手术,下午便能下地行走,并很快能出院。这是医院骨科周跃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在国内率先将术中导航和颈椎后入路微创内镜技术结合运用到临床,开展的脊柱微创前沿技术。
医院和团队双方将引进和推动该团队脊柱微创新技术、新器械在深圳的研发转化,合作创建华南地区微创脊柱中心,共同推动骨科手术微创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发展,便利深圳的颈腰椎疾病人群。
06
深医院
引进心脏重症医学团队
4月28日
医院:
医院
引进团队:
中医院
张海涛教授心脏重症医学团队
加强深圳心脏重症治疗的规范化进程,加速培训一批经验丰富,学识广搏,年富力强的临床医生,提高深圳心脏重症整体水平,共同促进深圳市心血管重症医疗技术及科教水平的提高。
07
医院
骨关节科“三名工程”启动
4月28日
医院:
医院
引进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院士
骨与关节修复与重建团队
双方将开展疑难复杂病例共同探讨、联合开展高难度手术、科研信息共享、联合攻关等项目。尤其在骨创伤的微创治疗、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人工关节置换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以后,深圳乃至周边地区的骨折、关节病患者都可以在医院接受到高水平的骨外科诊疗服务。
08
医院
引进陈可冀院士老年医学团队
4月27日
医院:
医院
引进团队:
中医院
陈可冀院士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团队
今后,医院将借助中医院陈可冀院士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团队的老年医学理念和综合评估诊疗技术,推进深圳市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诊疗水平的提高。
陈可冀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医大师,其“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所在团队已成功研制了精制冠心颗粒、宽胸气雾剂、心痛丸、清宫寿桃丸、清宫长春丹胶囊、强骨胶囊、治瘫灵、长生降压液等多个老年病防治创新中成药;建立了病证结合诊疗规范和疗效评价方案。
09
深圳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中心挂牌
4月25日
医院:
医院
引进团队:
上海交通大医院
于布为教授麻醉科团队
无论是从学科发展还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效率,目前深圳急需引进能够代表国内最顶级的麻醉及围术期医学团队,而上海交通大医院于布为教授所带领的麻醉科团队恰恰能够带来国内外最先进的有关“精准麻醉”及围术期医学研究成果。
本次通过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医院于布为教授团队的合作,双方将完善深圳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的综合示范模式并积极推广,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10
引入“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因素及预防研究团队”
4月19日
医院:
深圳市疾控中心
引进团队:
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因素
及预防研究团队
计划通过5年左右研究,制定出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新策略,建立新的风险评估体系,实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精准预防。
医院集团和罗湖区疾控中心,以罗湖辖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签约的老年人群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社区健康课堂,进行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开展有关疾病的筛查和跟踪随访,建立深圳市痴呆高危人群、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的人群队列及其健康档案数据库,配合高通量的多“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来揭示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环境和饮食因素等),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早期干预措施。
名词解释:
“三名工程”
是指通过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医学人才和团队、吸引优质医疗资源来医院、凝聚名医开设独立门诊部或诊所,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医(名科)、名院和名诊所(名诊疗中心),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医疗中心城市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未完待续-
喜欢就奖励深小卫一个大拇指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