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Ge《女魔头驾到》、好美MCN创始人
他见证了行业最初期的阶段,经历了所有的试错阶段,一次次的成长,最终成为了一位修复疑难杂症的顶级医师。面对求美者的不合理需求时,他敢于说“不”,王冀耕教授身上的品质,是值得很多人去学习的。
——郝格
在年经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提到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当初我参与卫生部19号令《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起草。对医疗美容的定义,也有参与编写。当初,我并不认为医疗美容是一个高尚的行业。”拥有34年整形外科经验,丰联丽格医疗诊所院长王冀耕教授这样的说道。
王冀耕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
丰联丽格医疗美容诊所创始人、院长
东方国际美容外科协会ECS理事长
中国美容整形协会美容与再生医学副会长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第一*医大学
年从事美容外科临床工作,距今已34年
1
最初,整形美容,让我感到羞耻刚开始,我特别不喜欢分配给自己整形美容的工作。
年,中国的医疗美容才刚刚起步,很多早期加入整形美容行业的医生对此都是羞于启齿。
“本来抱着济世救人的崇高理想学医,却发现自己要做一份跟救人压根没关系的工作。”
相对于脑外科、普外科、心内科等大科室,整形美容科听起来就“不入流”。那时候大众做双眼皮手术,要请一个月左右的假期,为了出去后不被别人笑话做了整形。
我认为,医疗美容,本身就不太符合科学伦理学。因为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第一就是无损伤学,这是原则。
但现在的医疗美容,很多通过医疗手段介入造成损伤,从而达到美容的目的。比如说有些人,为了改变容貌去取肋骨、耳软骨垫鼻子。其实这完全是违背医学伦理学的,因为使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创伤。
更别说,在年超女王贝因为整容而丧失生命。这在我看来是非常“不科学”的。
“因为做美容整形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它并不属于生活必需品。为什么会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上来衡量整形这件事情,我们就会看到整形美容这个东西饱含了很多属性在里面,社会、心理、生物。社会属性里又包括人文伦理,传统的道德观念。这些东西,我们都是应该有所顾及的。
当然,如果是身体、容貌畸形,或者是发生意外毁容事件,另当别论,这是在治病。
随着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离刚参加工作30多年过去了,我的想法也发生了改变。
其实这也是我坚守整形外科工作那么多年的一个原因,因为医疗美容本身来说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整形外科的手段,目的是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人常说“我的出生是没有办法选择的,爹妈给了我这副容貌,但后天整形外科让我有了一次机会,可以做出改变”
整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自我寻求安全感的满足方式。换句话来说是求美者的心理发生了问题,而我治愈的是他们的内心。
所以整形医生也是会手术的心理医生,我在面对这些求美者时,会和她们进行深入的沟通,耐心聆听。
知道他们的需求,在我能够达成的范围之内,根据我的经验,尽我最大的努力,在手术中以最少的创伤和最好的手法,拂去笼罩在他们心头的苦楚。
2
这里,没有咨询师您如何看待整形美容行业里咨询师这个职业?
首先,我这里没有咨询师,有的只是医生助理。求美者的首诊肯定是我。
两个问题:“医院看病,一个导医带着你转了好几圈,你是什么感受?”“如果一个咨询师,和一个医生站在你的面前,你会选谁?”
对于求美者来说,他们的选择一定是医生。所以我愿意拿出大部分的时间来跟他们聊天。这样的好处在于,我可以了解你的心理需求是什么。而我能不能满足你的心理需求。
讲个故事:前几天有个朋友带了一个小女孩来开眼角。小女孩问我说“开眼角会不会留疤?”
大多数的人都说不留疤,我回答说“一定会留疤,只是明显和不明显的区别。谁做开眼角,不留疤,我还没有听说过。”
作为医生,我就觉得要把这些情况诚实的、坦诚的给你交待清楚。
小女孩就说“你这儿要留疤,那我不太想做”我说“行,我做了会留疤,只是绝大部分都不明显。”
过了几天,小女孩又来到我这里,最终还是选择我给她做了。在这个事情里我直接跟小女孩对话,最终达成了一致,才做了这个开眼角的手术。
而咨询师是什么?从流程上看,咨询师类似护士的分诊加医生的接诊。他们负责回答求美者的所有问题,然后向求美者推荐项目或者医生。
“我给咨询师的评价就是在行业发展初期,它是作出贡献的”
其实来说,当时我在中国医师协会当总干事的时候,我是第一个倡导开咨询师培训班的。我也是全国较早开办咨询师培训班,而且我还是讲师的角色。
后面我就没有再办咨询师培训班了。因为现在的咨询师纯粹就是一个销售的工具。为了金钱、为了利益,他们忘记了咨询师的初心。
去克服医生自身技术局限带来的销售盲区,发挥无限的想象力,使出浑身解数,绞尽脑汁地去掏空求美者的钱包。
甚至有些机构的老板,赋予了咨询师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医生只不过是生产线上的一道工序,他们的任务就是完成咨询师开单。
给医生排诊,叫到谁,谁就进来做手术。“你,进去做个鼻子”“你,进去做个眼睛”,然后医生进去之后,求美者已经在手术台上躺好了。做完手术,医生就走,期间跟求美者完全没有什么交流,也不让医生跟求美者接触。
更为恐怖的是,医生不听话,咨询师就不给分诊。
我始终认为求美者的手术是应该由医生决定的,咨询师不能干涉医生的决策。“销售不能主导医疗,而是为医疗服务”
客观来说咨询师这个职业有存在的合理性,但不可否认这个行业,诚信和美誉度降低,也和咨询师脱不了关系。
由于现有咨询师的介入,求美者没有很多的时间和医生去做深度的交流。
咨询师说“这个求美者要一个欧式鼻子,医生照着比例做一个就行”结果造成了无数的纠纷。成功的鼻子,失败的效果。求美者不满意。
咨询师从这一角度来说,真的节省时间了吗?没有,还引发了更多的问题。
我认为当整形美容这个行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应该慢慢发生改变,咨询师应该和助理、客服一体化。
比如求美者去挂号,想做双眼皮。医生医院、机构的XX医生做的很好。再由你做出选择,医生助理跟你约时间去跟XX医生面诊。
然后XX医生跟你交流以后,根据你的需求。告诉你这个双眼皮应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采用什么方式。
医生助理再跟你去谈价格,预约时间,达成共识。
但最主要的环节,医疗方案还是要让医生来把控。
3
好医生需要有担当“当一个医生有很多年的经验,在说“不”的时候,实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之前有一个求美者找我,说想做成*的鼻子,但是我说了“不”。
于是她就去找其他的、据说做了上万例手术的医生做了鼻子。这个医生一次手术给她做了6个多小时。做完之后,还到处去吹嘘整个过程手术难度有多大,自己有多辛苦。
结果没过多久,她的鼻子红肿流脓,最后又来找我做的修复。
我想表达的内容有两点:第一点,我说”不”,是因为我达不到求美者的心理预期,因为不切合实际。
我表示我真没有哪个本事。做改善可以,做改变,我改变不了。唯一我认为一种方式叫做改变,就是发生了意外毁容了,面目全非,那就只能改了。
第二点,这个医生做完之后,到处吹嘘自己有多么累,这个手术多么复杂。一做就是6个小时,我认为医生这是在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不是求美者的心理需求。
手术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损伤就越大。要么就是这个手术的复杂程度,真的需要花费6个小时的时间。要么就是这个医生,经验不足,学艺不精。
我想对求美者说,如果一个医生从业十年,光"双眼皮"就做了三万余例,姑且不论真假,全年无休,每天平均要做九例左右双眼皮手术。
那真的考虑一下,他的体力和精力是否跟得上,更重要的是术后的效果如何。
什么是好医生?技术是可以提升的,审美是可以培养的。但没有担当精神的医生就是很失败。
医生在求美者的面前勇于说“不”,更要在面对并发症、整形事故的时候,有所担当。
成功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喜悦。失败的时候不要着急,我给你想办法,负责到底。
求美者的满意,才是评价整形医生的金标准。
以前我遇到一个医生,吸脂一点点的去吸,做双眼皮,一层层的去做,特别认真。术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自己那么用心,求美者应该满意吧。
这个满意度真不是医生凭借用心程度就能决定的。
医生做了双眼皮,求美者就是不满意。医生说“没毛病呀”求美者“又不是长你眼睛上的”。
所以别人如果说不满意,要尽可能地倾听,尽量让求美者满意。
以前的医学就是治病救人,你病得不清了,扛着担架咱们去急救。现在的医学是什么?饱含了社会属性,心理属性以及生物医学。
三个部分,其中如果我们要均分的话,医生的医疗技术仅占三成。我常说一个求美者对医生信任,这个手术已经做好50%了。如果求美者对医生崇拜,80%的手术就做好了。
求美者的满意,才是整形美容外科医生最大的成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