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ingcareforall
产房里婴儿发出的第一声啼哭、课堂中传出的朗朗读书声、舞台上女高音歌唱家动人的歌声……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它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旋律,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耳朵如此的重要,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耳朵吗?你知道该如何保护听力吗?
3月3日是我国“全国爱耳日”暨“世界听力日”,“人人享有听力健康”是此次爱耳日活动的主题。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关于听力健康的知识,关怀耳朵从今天开始。
关于听力损失的6个重要事实
1.全球大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5%,其中万是儿童。
2.据估计,到年全球将有9亿多人出现残疾性听力损失。
3.全球11亿年轻人(年龄在12至35岁之间)由于暴露于娱乐环境中的噪音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
4.儿童(15岁)听力损失60%源于可预防的原因。
5.中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听力言语残疾居五类残疾之首(年),每名新生儿就会有1-3人是听力障碍,0~7岁的聋儿80万人,每年新增3万名聋儿。
6.中国老年性听力残疾率占听力残疾人数的30%-50%。推算目前至少万老年性聋患者,其中65岁以上人群,患者占25%-40%;75岁以上人群,患者占40%-66%;85岁以上人群,患者超过80%。
听力损失可能发生在人生的任何时期中,出生、成长、步入社会、老年。它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职业、贫富无关,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爱耳日的由来
为了提高人们的听力保健意识,关心听力障碍群体。年3月3日,我国“爱耳日”活动正式启动。年,WHO将我国的“全国爱耳日”确定为“世界听力日”,以提高人们对如何预防耳聋和听力损失的认识,促进世界各地的耳和听力保健。今年,世界听力日主题为“人人获得听力保健筛查·康复·沟通”(HearingCareforALL!Screen,Rehabilitate,Communicate.)。
影响听力的疾病有哪些?
一、常见的外耳疾病
外耳畸形会影响听力,有的小朋友出生就没有外耳道,听力就无法传导进耳朵。耵聍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外耳疾病,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耳朵被耳屎堵住了”,这也对听力有影响。
此外有些人如果有掏耳朵的习惯,也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感染,发生肿胀,流水,也会影响听力。
二、常见的中耳疾病
中耳炎就是较常见的一种中耳疾病,有的人说:“我的耳膜破了”也是指的这种疾病。包括和鼻腔状态密切相关的分泌性中耳炎、感染相关的化脓性中耳炎以及中耳胆脂瘤伴发感染等,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健康。此外,中耳还可能发生先天性畸形、外伤、良恶性肿瘤等情况。当得了中耳疾病,声音从外耳道传到鼓膜后,就不能再向内传导了,从而影响听力。
三、常见的内耳疾病
有些小朋友天生听不见,称为遗传性听力下降,这样的听力损伤常常发生在内耳,多是由于感受声音的感觉细胞功能缺失。同样,人类衰老了会出现听力下降,也是由于损伤了内耳。内耳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转的。
“老化、噪声、药物”是影响内耳健康的三大杀手。
后天发生的内耳损伤也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此外精神心理因素,内耳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因素均可导致内耳损伤。现在越来越多人发生的突发性耳聋就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内耳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是不可逆转的,会造成遗憾。
如何保护耳朵健康?
1、规律的生活作息
“一时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我们总能找到种熬夜的理由,加班、打游戏、追剧……可是要知道,个熬夜的理由也换不回你的听力健康。情绪不稳定、生活不规律都有可能影响到内耳循环系统,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所以奉劝大家作息规律,为了耳朵也是为了自己的身体。
2、不要往耳朵里塞东西
有些孩子出于好奇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己耳道内,当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保持镇定,医院就诊。
平时父母应教导儿童不要乱塞东西入耳,亦不可试图自行替小孩掏出异物,以免引起外耳道损伤或鼓膜穿孔。
3、避免耳朵进水
在游泳、洗澡、洗头时,注意尽量不要让耳朵进水,进水后容易引起耳道发炎。如果不慎进水,可以让头部向进水一侧的耳部倾斜,一只脚抬起,患侧的脚轻轻蹦跳,耳道内的水就可以顺着外耳道自然流出。
4、不要同时捏紧两侧鼻子用力擤鼻涕
患有鼻炎、鼻窦炎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流鼻涕的症状,因此在生活中或者门诊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家长拿着纸巾,包着孩子的鼻子,然后捏着孩子的两个鼻翼,喊着口令“1、2、3”,让孩子配合着用力擤鼻涕。其实,这种擤鼻涕的办法是不对的。擤鼻涕看似是个小事儿,如果方法不对,会祸害鼻子周围的“邻居”。
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翼部,身向前倾,稍用力擤出对侧鼻孔鼻涕,擤完后再按住另一侧鼻翼部擤出对侧鼻孔鼻涕。鼻涕不多者,亦可稍用力向后吸入咽部经口吐出。
5、不要频繁掏耳朵
耳垢是一种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无须特别清理。掏耳朵过频是不好的习惯,如果不小心会伤及耳道甚至鼓膜。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着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
6、避免噪声刺激耳朵
过大的声音和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平时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应该及时用手堵住耳朵,并张大嘴巴。
7、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
很多人喜欢走路、跑步用耳机听音乐,这样时间长了对耳朵很不好。特别是反复高音量、长时间的音频刺激,会使听觉器官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戴耳机的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之内,且应尽量调低音量,以保护听力。
8、避免使用耳*性药物
用药不当是儿童致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避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性药物。当儿童患有疾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任何不当或超剂量使用都有可能导致耳聋。
9、科学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锌、铁、钙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利于扩张血管,改善内耳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10、耳朵不适,及时就医
当耳朵出现痒、痛、耳鸣、耳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