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畸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药物发现手性药物研发转折点沙利度胺
TUhjnbcbe - 2021/4/29 22:27:00
沙利度胺大事记

诺华制药的前身Ciba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即“反应停”

德国药厂格兰泰将其开发成抑制妊娠反应的药物

德国上市,广泛用作镇静剂和预防妊娠性呕吐反应药物

欧洲医生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出生率明显上升

全球市场召回沙利度胺,当时全世界已有名左右的婴儿受害

意外发现沙利度胺有效减轻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患者的皮肤症状

格兰泰公司成立2亿马克成立基金会,用以赔偿沙利度胺受害者

发现沙利度胺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作用

发现沙利度胺有抗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

发现沙利度胺两个对映体迅速转化,服用单一对映体无实用价值

FDA批准沙利度胺作为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的药物在美国上市

FDA批准沙利度胺用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简介

沙利度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谷氨酸手性衍生物。经口服途径给药,服药后2.9-5.7h血药浓度到最高,体内分布广泛。它在血液和组织中不能被酶水解,少部分经肝脏细胞色素P酶系代谢。目前沙利度胺已被证实有镇静、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

沙利度胺最为人知的事件就是2世纪50年代臭名昭著的“反应停”事件,其在年作为一种安全的止吐药物开始广泛应用于妊娠妇女。随后几年,因出现大量的由沙利度胺导致的婴儿畸形报道(见图1),从而被很多国家禁止使用、并撤出医药市场。

图1.受沙利度胺影响的畸形儿童。(图片来自网络)

在现代药物研发的经典案例中,“反应停”是最经典最常被引用作为未充分验证其*副作用就获准上市的药物。这种在50多年前草率上市、仅仅过了四年就被撤回的药物,给数以万级的家庭和个人造成巨大的创伤和痛苦。沙利度胺致畸作用机制

几十年来,沙利度胺导致“海豹肢症”的作用机制研究一直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物发现手性药物研发转折点沙利度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