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山西省“”兴医工程领*临床建设专科,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特邀中国工程院韩德民院士及团队专家莅临山西省“”兴医工程“耳鼻咽喉头颈疾病院士工作站”,进行教学查房及学术交流活动。
上午8时,早交班在一号住院部九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示教室正式开始。韩德民院士及团队专家房居高、钟琦、王成硕、李轶,省“”兴医工程临床领*专科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省院士后备人选王斌全教授,山医大一院徐钧院长,以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交班。会上,徐钧院长对韩德民院士一行莅临指导工作表示诚挚欢迎。在认真听取交班后,韩德民院士团队对科室交班形式及内容给予充分肯定。
随后,韩德民院士一行专家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斌全教授和皇甫辉教授的陪同下进行了教学查房,就住院患者诊疗提出宝贵指导意见。其中一例外院行下咽癌手术后咽漏患者,韩德民院士在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后,亲自对患者伤口进行处理并建议行胃造瘘手术,加强营养治疗。
查房结束后,韩德民院士一行参观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对智慧化门诊建设表示充分肯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设立韩德民院士专家门诊,共诊治15例患者。韩德民院士对每一名患者进行详细问诊、查体,其中一位医院的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专程从晋北闻讯赶来,在了解患者病情后韩德民院士提出详尽的诊疗意见,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誉。随后,韩德民院士团队专家对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鼓室探查术、听骨链松解术及乳突根治术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复杂手术进行了示教。
23日下午,韩德民院士及团队专家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学术专题讲座。韩德民院士做了以“数字睡眠”为主题的讲座,讲解了人工智能在睡眠领域的应用,并指出人工智能使得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医学技术发生革命性创新;房居高教授则指出各种局部带蒂组织瓣如局部皮瓣、带蒂皮瓣、游离组织瓣、复合组织瓣等进行头颈部缺损修复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王成硕教授讲解了鼻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操作要点;李轶教授对不同类型耳畸形所引起的听力障碍分别进行阐述,并针对性的给予听力重建策略;钟琦教授对局部进展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案进行阐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柴向斌教授就讲座进行总结并感谢韩德民院士及团队成员带来的学术盛宴。
此次韩德民院士工作站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综合医疗水平,引导我院“”兴医工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促进协同创新,对科室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立于建院初,由全国知名专家李武功教授创建。几代耳鼻喉科人励精图治,精诚团结,将科室建设成为山西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临床诊疗防治、科学研究转化推广、本硕博教学以及专业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中心,是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批山西省医学重点学科,山西省首批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山西省医学会、山西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西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医院科技影响力前名排行榜中排名第35位,华北排名第4位,医院科技量值排名第48位。在国内享有盛誉,始终引领山西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的全面发展。
目前科室开设多个特色门诊及病房,日门诊量约人次,年手术量0余台。有临床听觉及前庭功能检查中心、内镜诊疗中心、临床解剖实训中心、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变态反应实验室等功能单位。经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前中颅底肿瘤切除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侧颅底手术、头颈部晚期肿瘤切除及皮瓣修复手术、眩晕疾病的综合诊疗等专业高精尖诊疗技术,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入选山西省“”兴医工程,建设经费1亿元,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1位知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签约,包括首都医科医院张秋航教授、首都医科医院龚树生教授、清华大学医院叶京英教授、首都医科医院张道行教授、中国医院姜学钧教授、医院孔维佳和肖红俊教授、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院周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药生物信息学中心张健教授、沈倩诚副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系曹济民教授等。这11位专家在人工耳蜗植入、鼻颅底外科、耳外科、嗓音及睡眠疾病等方面在全国均享有盛誉,科研及临床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将高层次临床专家和科研工作者整合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临床专科团队中,还与国际顶尖医疗机构、学科联盟形成长期的工作学术合作关系,建立国际国内医疗工作服务平台,医院,协助学科专科人才培养,建立了上接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医院、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打造国内一流学科团队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网络。
借助“”兴医工程,科室在专科技术领域、医学医疗装备项目方面、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方面、国际医学协作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山西省头颈部恶性肿瘤生物样本资源与实验材料共享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组学数据库的头颈肿瘤患者随访信息系统、头颈肿瘤国际远程协作中心、前庭功能电生理学研究协作中心和头颈肿瘤基础科研远程协同创新中心、头颈部恶性肿瘤专病诊疗MDT中心、鼻及变应性疾病临床诊疗中心和鼻、内耳疾病及人工听觉重建诊疗中心都已进入建设轨道。对门诊及病区环境进行了改造、升级,同步建设智慧病房,推进各项便民服务措施。在一院信息平台建设基础上,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从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三个维度,贯穿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家庭/社区的全医疗服务过程,为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提供了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着力打造智慧病房医疗服务系统,让信息化助力医护一体化运行模式,消除了护士与患者最后一米的距离,有效推进无陪护服务管理模式。
学科围绕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培养医学学科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国内外顶尖医学人才,重点打造卓越医学人才团队。年3月,医院韩德民院士团队签约,建立韩德民院士团队工作站。韩德民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医院院长,原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原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会长,是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领*人物。建立韩德民院士团队工作站,有效发挥了院士工作站的引领和集聚效应,引导学科积极参与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科研规划、人才培养等工作,促进协同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争取产生更多更好的有利于转化、能够服务于患者的科研成果。
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孔维佳和肖红俊教授一行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了我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标志着我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华中科技大学专家入驻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再次将国家优质医疗资源引进科室,为学科快车注入新能源新动力。聘任孔维佳教授为耳科专业主任,肖红俊教授为耳科首席专家,孙宇教授为耳科专业副主任,程华茂教授为耳科专业副主任,张小萌教授为专业副主任,实行扁平化管理,发挥骨干力量。以“精准医疗”为导向,打造优势团队,快速提升我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缩小我省与发达省市之间的差距,为学科的蓬勃发展积蓄力量。
年12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正式成为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西分中心,全国14个分中心之一。该中心通过协同网络,联合国内外具有优势的多家医、教、研单位以及相关人才团队,以耳鼻咽喉疾病诊、治、防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为导向,深入系统地开展大样本临床队列、相关技术创新和转化医学研究,并通过协同攻关,为耳鼻咽喉疾病诊、治、防提供新方案、新技术和新指南。同时,中心还将建成国际一流的耳鼻咽喉疾病临床诊治、转化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应用的平台和转化基地。借助这个国际化平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参与相关科学研究,更好地进行科研、教学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全省耳鼻咽喉科诊疗水平,更好为山西万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