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助手
高考作文试卷复习资料高考志愿
第三轮模考真题汇编
(.1八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B.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根据前语境中的几个分号可知,所写内容在结构上是并列关系,且都在围绕“棋盘”“棋子”展开,故所填内容叙述对象应该也是“棋盘”“棋子”,由此可排除A、B。另D项第二句将“阴阳”作为主语了,错误。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文句使用比喻。本体为“棋形”,喻体为“水墨画”,相似点为黑白交融。A.借代,“丝竹”代指乐器、音乐,“案牍”代指文件公务。B.比喻,梨花喻指雪花。C.拟人,把“风”比拟为人,“怒号”“卷”原本是人的行为动作。D.借代,“汗青”借代指书卷、史册。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距离今天”和“四千年的历史”语义重复,将“距离今天”删掉;句子“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缺少谓语动词,应在“已经”后面加上“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疾病、环境等因素也会使得孩子身高存在差异。所以,父母高,。
民间有种说法,“二十三,蹿一蹿”,这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增长采取等待态度,实际上,十八岁以后还能显著长高的现象非常少见,孩子身高迅速增长的时间段比家长们想象的要早,有的甚至七岁就开始了。,孩子十八岁时身高已经基本定型。这意味着,如果家长干预过晚,便可能错过孩子身高的快速增长期。
研究表明,补充营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增高手段,于是一些家长就一味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其实,光补充营养是不够的,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①但遗传之外②孩子不一定高③一般来说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
①身高不都取决于遗传②家长不能干预过晚③增高不能只补充营养
(武汉3月质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默,字时言,瓯宁人。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嘉靖初,改户部主事,进兵部员外郎。调吏部,历验封郎中。真人邵元节贵幸,请封诰,默执不予。十一年为武会试同考官。屡迁浙江左布*使,入为太常卿,掌南京国子监事。博士等官得与科道选,自默发之。历吏部左、右侍郎,代夏邦谟为尚书。自正德初焦芳、张彩后,吏部无侍郎拜尚书者。默出帝特简,盖异数也。严嵩柄*,擅黜陟权,默每持已意,嵩衔之。会推辽东巡抚,列布*使张臬、谢存儒以上。帝问嵩嵩言其丕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真西内赐真庐许苑中乘马寻进太子少保。未几,复命兼翰林学士。给事中梁梦龙劾默徇私,帝为责梦龙。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嵩甚恨。赵文华视师还,默气折之。总督杨宜罢,嵩、文华欲用胡宗宪,默推王诰代,两人恨滋甚。初,文华为帝言余倭无几,而巡按御史周如斗以败状闻。帝疑,数诘嵩。文华谋所以自解,稔帝喜告讦。会默试选人策问,言“汉武、唐宪以英睿兴盛业,晚节用匪人而败”,遂奏默诽谤。帝大怒,下礼部及法司议。奏默偏执自用,失大臣体;所引汉、唐事,非所宜言。帝责礼部尚书王用宾等*护,各夺俸三月。而下默诏狱,锢于狱,默竟瘐死,时三十五年二月也。默博雅有才辨,以气自豪。有所恃,不附嵩。凡有铨除,与争可否,气甚壮。默既得罪,继之者视嵩父子意,承顺惟谨,吏部权尽失。隆庆中,复默官,予祭葬。万历中,赐谥文愍。
(节选自《明史·李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人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B、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C、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D、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员外郎是中国古代的官职,是在郎官的定员之外设置的职位。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为进士。
C、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D、瘐死,古代指犯人在监狱中因饥寒而死,后来也泛指在监狱中病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默秉公持正,办事坚持原则。他担任吏部验封郎中时,道士邵元节深得皇上信任,地
位显贵,请求朝廷授予封赠的诰命,但李默坚决不同意。
B、李默才干突出,受到破格任用。他掌管南京国子监后,博士等官员可以参与科道官的选
拔;他接任吏部尚书,改变了吏部多年来没有由侍郎升任尚书的格局。
C、李默刚正不阿,决不同流合污。他以气势力压严嵩的心腹赵文华,坚决抵制严嵩及
其同伙结*营私,针锋相对地推举王诰担任总督职务。
D、李默正气凛然,招致奸*忌恨。赵文华谎报*情后,为了自保而诬告李默,皇上听信
谗言,责成礼部及司法部门处置,礼部尚书王用宾将李默定罪入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严嵩柄*,擅黜陟权,默每持己意,嵩衔之
(2)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
14、李默能先后两次执掌吏部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
10、C11、B(“及格者称为进士”有误。)
12、D(“礼部尚书王用宾将李默定罪入狱”有误。)
13、(1)严嵩执掌朝*时,独揽官员降免、升迁大权,李默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严嵩对他
怀恨在心。(译出大意给2分,“柄”“衔”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正值朝廷大规模考核官吏,李默叮嘱门吏谢绝宾客(拜访),一同当值的大臣也不要在公余私下相见。(译出大意给2分,“会”“谢”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①为人正直,原则性强:②忠于职守,能力突出③皇上看重,破格选用。(每点1分。
意思答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①___杜牧
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
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
辞客倚风吟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
江南仲蔚②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
①诗题原为“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因书四韵兼寄江南许浑先辈”。横江:渡口名。许浑:晚唐诗人,时任安徽当涂县令,与杜牧多有诗作赠答。②仲蔚: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善属文,好赋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春时节,作者乘船依次经过和州、横江,沿途受到裴使君、李赵二位秀才等的迎接。
B、横江渡口细雨纷飞,芳草初生,万株杨柳的枝条在微风吹拂下,随着水波轻盈地飘荡。
C、“雁初浴”“蜂未知”呼应诗题中的“初春”,点明早春时节乍暖还寒而又不乏生机。
D、作者和诗友相见,倚风即兴唱和,使君回马之际旌旗沾湿,自然照应首句中的“微雨”。
16、.本诗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5、A(“依次经过和州、横江”有误。)
16、①运用典故,将许浑比作高士张仲蔚,表达对诗友的赞誉和思念之情。②称赞许浑的诗
才,想象他又写了不少诗。③表达春光易逝,朋友友别离的惆怅伤感。(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武汉3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用的材料和工具很简单,只需纸和剪刀。()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民间剪纸的题材非常丰富,体裁样式相对稳定,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人们称其为“窗花”。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都是在冬天贴上去的。冬天是少花的季节。在无花的日子里,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绽放着。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
B.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
C.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
D.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C19.D(拟人)
20.示例一: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示例二: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运动员体能包含多种要素,①,举重主要比力量,长跑主要比耐力,体操需要超强的柔韧性,羽毛球则看重协调能力。
研究表明,在由影响竞技体育成绩的各种因素组成的金字塔中,最基础的底部是基础体能,往上是专项体能,再往上是专项技术,最上面才是竞技成绩。②,有利于运动员保持稳定的竞技水平,从而延长运动生涯。
一些优秀运动员,平时体能和身体素质训练大概占总训练量的70%.因此,要求运动员体能达标,③,而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答案示例:①项目不同表现不同②体能储备足③并非可有可无
(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三个句子构成整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22.答案示例:①体能表现各有特点②体能储备应该强化③体能训练必须达标(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1八省联考)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票骑将*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冠。朕知是书诈也,将*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句意为: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武帝已年老,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就叫*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
“年老”是“上”的形容词谓语,不带宾语,也不修饰后句,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B;
“*门画者”作“画”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
C“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错误,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休息一天,称为“休沐”,是假期,不是请假休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B“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错误,上官桀儿子的女儿成为婕妤,算皇亲国戚,但桑弘羊不是,原文只说“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不能看出他是皇亲国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
(2)上辄怒曰:“大将*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1)上官桀依靠昭帝姐姐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婕妤,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
(2)昭帝就发怒说:“大将*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办他的罪。”
14.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敌,其*敌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什么?
趁机废昭帝谋反。
霍光表字子孟,是骠骑将*霍去病的弟弟。骠骑将*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回来时,就带着霍光西行到了长安,当时霍光年纪才十几岁,任他为郎官,不久又升到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武帝已年老,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就叫*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武帝得了重病,霍光流泪抽泣问道:“如果有了意外,该谁继承皇位?”武帝说:“你不明白上次图画的意思吗?立小儿子,你担当周公的职务。”武帝逝世,太子继承天子的尊号,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方八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霍光跟左将*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配,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大姊鄂邑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婕妤,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霍光有时休息沐浴离开朝廷,上官桀往往进宫代替霍光决定*务。上官桀父子位尊势盛以后,颇感长公主的恩德。公主私生活不太检点,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霍光不同意。又为丁外人求光禄大夫之职,霍光也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不能得到,也感到惭愧。从此(上官父子)跟霍光争起权来。燕王旦自以为是昭帝兄长,常怀着怨意。再说御史大夫桑弘羊想为儿子兄弟弄个官做,也怨恨霍光。于是都和燕王旦勾结密谋,叫人冒充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想怎样就怎样,恐怕有些不正常,他乘霍光休假的日子上书。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桑弘羊就可以跟其他大臣一起把霍光抓起来送走。奏书送上去,昭帝不肯批复。第二天早上,霍光听说这件事,停留在画室中不进宫。昭帝下诏召大将*。霍光进宫,除下将*冠叩头自责,昭帝说:“将*戴上冠。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无罪。”上奏书的人果然逃跑失踪了,追捕得很紧。这以后上官桀的*羽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办他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就计划让长公主摆宴席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他,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做天子。事情被发觉,霍光全部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燕王、盖主都自杀了。霍光威震海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D.“为自己上寿”理解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向西遥望长安,希望回到朝廷,献酒于君王,祝他寿比南山。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易,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葆苒的感慨,喜中寓悲;②诗人身在边关,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
全诗围绕“新岁”的景物来写。首联写诗人去年新年,在荆州看到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看到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去年今岁,处境不同,暗示了诗人一年来的仕途遭遇。颔联,诗人感叹人事无常,变化不定,只有自然的时序,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最后两联,写诗人由边镇将士庆贺新年的情景,联想到京城灯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回到长安,为皇上敬酒,祝皇上寿比南山。表达了希望重新得到皇上信任的思想。
(武汉3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是指通过学习民法典,掌握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树立尊崇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培养运用法律保护合法利益的能力,从而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坚持做好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体现为以下三方面要求:
一是青少年民事法律知识体系要依照民法典展开。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公民的民事权利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把限制公权力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民法典则把保护公民私权利展现得尽善尽美。公民一切民事活动,大到签订合同、设立公司,小到缴纳物业费、办理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培育,需要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切身利益,切实遵循民法典设立的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法律规范,并依照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诉求和民法典的内在逻辑性,科学设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构建青少年民事法律教育层层递进、有效衔接的知识体系。
二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价值追求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从立法目的、原则到具体规则,都充分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民法典第一条指出:“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民法典提出民事主体平等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增加了见义勇为免责制度、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及业主居住权制度、保护胎儿制度、离婚冷静期制度、保护个人信息制度等等,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多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事法律制度,积极将这些法律制度转换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进而形成自觉的法律行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社会行为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要更加注重大中小学校一体化与校内、校外协同化建设。民法典汇集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民事法律实践,吸收了中华民族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涵盖范围广泛,内容博大精深。因此,需要进行持续、长久的浸润和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于此,扎实做好青少年民事法律教育,一方面要强化大中小学校法制教育一体化建设,即根据民法典的内容和青少年成长阶段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时代特征进一步营造法律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氛围,在依托法制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和法制教育专职力量的同时,辅之以加强学校与*府、社会和家庭的协同合作,更加有效促进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养成。
(摘编自张振芝、张莹惠《推进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基本要求与思路》)
材料二:
新学期第一周,身兼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组书记、检察长张*走上北京二中讲台,为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讲课中,张*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题,聚焦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从中学生熟知的人和事讲起,从“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书,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是一部护身宝典,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民法典是一部共同约定,凝聚起保护未成年人的共同责任”等三个方面为师生们进行了详细讲解。
“民法典引导人们坚守公平正义。老人倒地扶不扶?民法典告诉你,要扶!民法典第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对姓名权作出新规定,跟谁姓也有了更大的空间。第条规定,除随父母的姓外,还可以选其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比如奶奶或姥姥的姓。如果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长大的,也可以选扶养人的姓氏。最后,还规定起名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都是允许的。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对公民姓名权的保障和法治的进步。”
“生活中,同学们用手机上网时,是不是下载了很多APP?同学们想过没有?这些APP给我们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很大隐患和挑战。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后果难以想象。民法典第条规定,我们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都是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课后,高一学生陈庭轩感触颇深,法治课上的一个个小案例,让她知道民法典与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成长保护息息相关,需要大家共同拥护。高三学生肖*谕说,能切实感受到法治发展与时俱进。
(摘编自李澈《民法典怎样保护“少年的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法典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宣示和保障了公民的民事权利,为公民进行所有活动提供明确而有力的法律依据。
B.民法典提出的原则及增加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多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
C.民法典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民事法律实践、中华民族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成果之大成。
D.民法典实施后,在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公民可随意给孩子改姓起名,这反映了我国对公民姓名权的保障和法治的进步。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要立足于民法典的实际内容,也要适应青少年成长的现实需要。
B.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民法典重在保护公民私权利,两者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支撑,但又互不关联。
C.依据民法典第条的规定,“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D.如果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手机APP泄露,公民可根据民法典第条采取法律行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侵害当事人的民事权利的一项是(3分)
A.某小区物业公司将小区中心花园出租给婚庆公司,收取了较大数额的“管理费”,并将此资金用于物业公司员工的福利发放。
B.小李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起名为“李尚往来”,并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的出生登记手续,但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质疑,不予受理。
C.某地一位女青年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后,遭到某些“键盘侠”的攻击谩骂,其身份证号、手机号、工作地点等信息被人公布到互联网上。
D.某市疫情防控部门向社会发布流调报告,通报确诊病例涉及的区域和场所时只提相关地点,隐去病例的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
4.如何面向青少年有效开展民法典教育活动?依据材料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一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这三个方面的论述顺序可否调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1.B(A项“所有活动”有误,原文为“一切民事活动”;C项“集…大成”不妥,注意原文“汇集”“吸收”“有益成果”,D项“可随意给孩子改姓起名”有误。)
2.B(“两者构成…互不关联”有误,原文“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D(A项违反了“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的制度;B项违反了民法典第条:C项违反了民法典第条。)
4.①合理构建适合青少年的法律知识体系。②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青少年的具体法律实践。③注重不同学段一体化和校内校外协同化。④聘请法律界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示例一:不可调换。①三个方面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②前两个方面分别闸述开展民法典教育的内容和原则:在此基础上,三个方面阐述实施路径。
示例二:可以调换。①前两个方面的论述顺序可以互换;②因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本原则,应处于论述的首要位置。调整以后,材料一主体部分从实施原则、内容、路径三个方面依次展开,行文更加合理。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据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八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雨
我的眼睛深处,映出火团降落在红叶山上的幻影。
与其说是山,莫如说是山谷更贴切。山高谷深,山峦紧迫溪流两岸,巍峨地雄峙着。不抬头仰望,是不易窥见山之巅的苍穹的。天空还是一片蔚蓝,却已微微现出了暮色。
溪流的白石上,也同样弥漫着薄薄的暮霭。红叶的寂静,从高处笼罩着我,渗透我的身心。莫非要让我早早地感受到日暮之将至?小溪的流水一片湛蓝,红叶没有倒映在溪流的蓝色中。我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这时,在蓝色的溪面上却看见火从天而降。
仿佛不是在降落火雨或火粉,只是小小的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但从天上降下则是无疑的。那小团的火球落在蓝色的溪面上旋即就消失了,火从山谷降落的瞬间,由于红叶的缘故,看不见火的颜色。那么,山巅上又是什么情况呢?抬头仰望,只见一团团小火球以想象不到的速度从上空降落下来。大概是火团在动的缘故吧,以雄峙屹立的山峰为堤岸,看起来狭窄的天空好像是一条河在流淌。
这是我在去京都的特别快车上,入夜刚要打盹儿的时候所泛起的幻影。
十五六年前,我住院做胆结石手术时,同我邂逅的两个女孩子总是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次去京都,就是为了到京都的饭店去看望其中一个女孩子的。
另一个女孩子生来就没有胆液输送管,据说顶多只能活一年,所以必须接受手术治疗,植入人造管,将肝脏和胆囊联接起来。母亲抱着幼儿站在走廊上,我走近看了看,说道:
“多好啊,这孩子真可爱。”
“谢谢。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正在等家里人来接呢。”母亲平静地回答。
孩子静静地入梦了。她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大概是术后胸前缠着绷带,衣裳宽松而臃肿。
我对那位母亲说出这种唐突的问候,也是因为住院患者之间的互相体贴而疏忽了的缘故吧。医院来了许多做心脏手术的孩子。手术之前,他们有的在走廊上东奔西跑,有的乘电梯上上下下,嬉戏喧闹。不觉间,我也同这些孩子打起招呼来。他们都是五岁到七八岁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最好在幼儿期进行,否则可能夭折。
这些孩子当中的一个特别引起我的注意。每次乘电梯,我几乎都看见她也在电梯的犄角。这个五岁的女孩子独自一人蹲在站着大人的腿脚后面,总是闷不作声。她那双不和悦的眼睛射出强烈的光芒,那张倔强地噘起的嘴紧闭看。我向我的贴身护士探听,据她说这女孩子几乎每天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这样独自乘电梯上上下下。就是坐在廊道的长椅上,她也是绷着脸,不吭一声。我试着同她搭话,她的眼睛却一动不动。我对我的护士说:
“这孩子很有出息啊!”
后来,这女孩子不见了。
我问护士:“那孩子也做了手术?术后情况好吗?”
“她没做手术就回家了。她执拗地说:看到贴邻病床的孩子死了,我就不愿做手术,要回家,不愿做手术,要回家。谁劝说她都不听。
“唔……但是,她会不会夭折呢?”
这回我到京都,就是为了去看望这个如今已经成人的二八妙龄的姑娘。
雨敲打在客车车窗上的声音,把我从朦胧的梦境中惊醒。幻影消失了。我又快要打盹儿的当儿,就听见雨点打在车窗上的声音,转眼间,风雨交加,雨点敲打着车窗的声音越来越激烈了。打在窗玻璃上的雨点,一滴滴地顺着窗玻璃斜斜地流落下来。有的雨点从车窗的一端流到另一端,流着流着,短暂停住,接着又流动起来。流流停停,停停流流,显得很有节奏。一滴滴水点,后面的赶超前面的,上面的低低地落到下面,画出一道道交错的线。我从流动的节奏中,听到了音乐。
我觉得火降在红叶尽染的山上的幻影,是静谧无声的。然而,敲打在车窗玻璃上流动着的一滴滴雨点的音乐,却又变成了那降火的幻影。
后天,在京都某饭店的大厅里将要举办新年和服表演会,我应和服店老板的邀请前往参观。服装模特儿当中有一个叫别府律子的,我忘不了她的名字。但是,我不知道她当了服装模特儿。我没有去欣赏京都的红叶,宁可来观看律子的表演。
翌日,依然秋雨绵绵。下午,我在四楼的大厅里观看电视。这里像是宴会大厅的休息室,已有两三对婚宴的客人,显得十分拥挤,打扮好了的新娘子也从这里经过。我偶尔回头,看见排号早的新郎新娘从会场里走出来,站在我的身后拍摄纪念照片。
和服店老板就在那里致辞。我询问别府律子来了吗?老板立即用眼睛指了指近旁。原来律子正用不和悦的目光,凝望着站在被秋雨打得朦朦胧胧的玻璃窗前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她紧闭双唇。这位亭亭玉立的美丽姑娘还活在人世间,我本想驱前探问:还记得我吗?想得起来吗?可我终究还是踟蹰不前。
“明天的表演会,我们请她穿上新娘礼服,所以……”和服店老板在我的耳边悄声说了这么一句。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眼中的幻影,火团降落红叶山,白的石、蓝的水。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暗示了一种生命之美。
B.“我”再次看到律子时,“本想趋前探问”,却“终究还是踟蹰不前”,表现了“我”既想见她又不忍心面对她病况的心情。
C.小说再次出现律子“不和悦”的目光,第一次写的是她害怕做手术,第二次写的是她没能提前一天穿上和服的情绪。
D.这篇小说很简短,故事也简单,不以人物性格的独特与情节的曲折取胜,整篇小说有一种含蓄美和朦胧美。
C“第二次写的是她没能提前一天穿上和服的情绪”错误。根据原文“她那双不和悦的眼睛射出强烈的光芒,那张倔强地噘起的小嘴紧闭着。我向我的贴身护士探听,据她说这女孩子几乎每天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这样独自乘电梯上上下下”和“这回我到京都,就是为了去看望这个如今已经是二八妙龄的姑娘”,可知律子“不和悦”的目光应是她倔强、坚强性格的体现,表现了她对命运的抗争,对健康的向往。
7.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对举秋雨和火团,上承“我”在火车上的所思所见,下启对律子生活现状的描写。
B.通过写音乐变成幻影,凸显律子故事和生命理解的关系,使小说的层次更加丰富。
C.以“我”的感受来写秋雨和火团的变换,使小说的抒情结构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
D.通过写“我”的情绪变化和对“幻影”的强调,扭转了小说故事情节的进展方向。
D“扭转了小说故事情节的进展方向”有误。故事的整体方向是一致的,“降火的幻影”始终都存在于作者的意识中。
8.小说写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又写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示例]穿山茶花图案的小女孩说明了她父母对她的关爱、祝福,对她长大成人的期待,对于生命的珍视;律子作为模特,穿和服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说明律子勇敢展现生命活力,积极面对生活。和服象征着成熟的生命、美好的期待、幸福的人生,但是有的人却无法获得这些。
[分析]根据原文第⑧段“多好啊,这孩子真可爱!”和原文第⑨段“谢谢。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正在等家里人来接呢。”可知小女孩由于疾病,即将离开人世,而她身上和服的山茶花图案却象征着热情似火的生命力,与女孩的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下文写律子在新年和服表演会上将要穿新娘礼服,新娘礼服象征着美满,既与律子的不幸命运形成强烈反差,也暗示了律子的命运可能会像小女孩一样,最终因为疾病而离开人世。
9.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氛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氛围的?
这篇小说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感伤、渴求与抗争的情感氛围。(1)本文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大量使用“红叶”“火团”等意象,流露出了一种哀伤又坚韧的感情。(2)本文的语言风格含蓄细腻,委婉却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3)本文通过写律子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的坚持和希望。
(武汉3月质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蓬”是一种植物,枯后根断,随风飞旋,故也称“飞蓬”“孤蓬”等,古典诗词中常用“飞蓬”“孤蓬”等比喻漂泊无定的孤客。唐代诗人王维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句,如“,”。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两句点明自己艰苦求学、不艳羡“同舍生”的原因。
(3)《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自述得不到娘家亲人的理解:“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氓》中的女主人公也有类似倾诉:“,”。
(1)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阴风悲枯桑,古塞多飞蓬\沙平连白雪,蓬卷入*云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1八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