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5日
是全国第五个残疾预防日
今年的主题是
“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
这里的全民当然也包括婴幼儿
有人会问:
“残疾要怎么预防?残疾难道还能预防?”
——这个说法略显消极
其实残疾预防可分为三级:
一级预防指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或疾病,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治未病”;
二级预防指发生疾病或损伤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防止发生并发症及功能障碍或继发性残疾的过程,即“早发现、早治疗”。
三级预防指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
从这里可以看到
其实,所有健康人
都应该积极进行“一级预防”
而在婴幼儿群体中
高危儿
则是需要进行二级预防的重点对象
所以,千万别再说
“这跟我没关系,跟我家宝宝更没关系”
#01
预防残疾,
高危儿持续发育监测很重要!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过各种高危因素影响的婴儿,这些高危因素包括: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儿、新生儿*疸(时龄胆红素值大于75%)、小于胎龄儿、先天性结构异常、大于胎龄儿、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甲状腺功能障碍母亲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新生儿等。
高危儿大部分可以发育为正常儿童,部分儿童可能因神经系统损伤、器官功能障碍,发生不同程度发育偏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引导,可发展为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多动、学习困难、自闭或行为异常等。
当宝宝生命早期的高危因素或疾病解除了,在身体机能康复过程中,为高危儿安排持续规范的发育监测,可以及早识别异常信号,及时纠正并促进健康发展,避免与同龄儿的发育差距。
#02
生长发育监测评估时间点建议
一岁以内高危儿建议评估节点:
40周、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6月龄、9月龄、1岁
足月儿建议评估节点:
3月龄、6月龄、9月龄、1岁
#03
涨知识: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育监测手段
广医三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谭小华介绍,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筛查目的,用到的监测方式和评估手段也不尽相同:
01
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
适用于胎龄34周至矫正年龄4个月的婴儿,是重点针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和脑损伤高危婴儿,对婴儿早期的姿势和运动进行评估,以筛查出异常婴儿的一个工具。
02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
对生后纠正月龄一个月内的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评估,主要用于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识别。
03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
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是目前国际上推荐的预测5个月以下婴幼儿脑瘫的最佳临床工具之一,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04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
适用于0~18个月的婴幼儿,可识别存在运动发育迟缓危险或有可疑异常模式,需要进行干预治疗的婴儿;也用于正常运动发育监测,评估因发育成熟或干预治疗所带来的运动技能变化。
05
Peabody运动评估量表(PDMS-2)
适用于出生至5岁11个月的儿童,可以评估小儿相对于同龄儿的运动能力,并确定小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能力是否存在相对地分离,也可以评估小儿的进步情况。
06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
适用于0~6岁的儿童,从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水平、语言以及社交行为5个能区评价孩子的发育商和智龄,早期甄别发育偏离、延迟及发育不均衡。
07
盖塞尔发展量表
适用于0~6岁的儿童,包括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会5个能区,以正常的行为模式为标准,鉴定观察到的行为模式是否存在异常,为观察和评价儿童行为的发展进程提供标准化步骤。
08
ASQ-3
筛查1-66个月儿童的综合发育状况,包括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及个人-社会5个能区。
09
ASQ:SE-2
筛查1-72个月儿童的社会-情绪行为的发展状况,包括自我调控、依从性、社会-沟通、适应功能、自主性、情感和人际互动7个能区。
谭小华提醒
通过定期评估
及时掌握宝宝的发育情况
如有异常,及早进行早期干预
让高危儿不再“高危”
弯道超车赶上甚至超过同龄人
专科介绍
广医三院儿童生长发育专科
儿童保健康复专科对早产儿及其他曾患有各种危重病症小儿开展了系统的出院后综合管理,年在省内率先开设智护家长学校,有效地开展高危新生儿出院后的生长与神经行为发育的早期监测、早期判断与早期干预,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方面,提高生存质量。
?生长发育专科周一到周五
针对0-14岁儿童进行精细化的生长发育监测和个体化健康促进,为家长提供家庭养育策略和建议。对发育指标异常、生长迟滞、超重的儿童给予专科转介指导及多学科管理。
?高危儿随访门诊周一到周五
针对已经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需要在新生儿出生后纳入高危儿随访门诊定期评估。高危新生儿包括: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新生儿*疸/小于胎龄儿/先天性结构异常/大于胎龄儿/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甲状腺功能障碍母亲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新生儿等。
?儿童肺脏康复门诊周三上午
主要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膈疝、肺囊腺瘤、支气管肺隔离症等患儿进行出院后序贯的随访,对肺脏、心血管循环、运动、认知等方面评估功能发育,并提供早期干预,以提高生命质量。
?小于胎龄儿随访周一到周五
针对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同性别新生儿的第10百分位的儿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