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三个月内听力筛检
开启美好的新‘声’活
听力是语言发展的开端,先天性听力受损的孩子如果能在出生3个月内尽早诊断,满6个月前开始佩戴听觉辅具与接受语言疗育,将来就可达到正常的语言、身心及社会人际发展。
早筛检早发现
把握听语*金期
由于轻、中度听障的孩子不容易被发现,加上孩子自己不会表达,又无明显语言沟通的障碍,容易被忽略,利用新生儿听力筛检早期发现早期发育更重要。特别提醒,如果为听力损失之高危险群,包括有听障家族史、母亲怀孕期的前3个月内有无感染过像德国荨麻疹或其他病*性的疾病、服用或注射耳*性药物、出生体重小于克早产儿、出生时缺氧、出生后曾住加护病房、出生后细菌性脑膜炎、头颈部先天畸形(如小耳症)等,更需要注意早期筛检、确诊及介入疗育。
‘听力简易居家行为量表’守护孩子的听语发展
由于新生儿听力筛检通过并不代表终身没有问题,部分孩子会因为迟发性听损或中耳炎、外伤、脑膜炎、感染等因素造成听力受损,因此仍要请家长多留意孩子听力状况,以早期发现早期疗育,若至3岁、4岁甚至更晚才发现孩子有听损状况,对孩子沟通、认知、阅读及社会情绪等发展会比同年龄的孩子较为落后。我们提醒家长们,平日可透过‘儿童健康手册’出生至2岁的‘听力简易居家行为量表’检视及观察宝宝对声音的反应及语言的表现,若勾选‘否’的答案多于3项以上者,或是平日发现孩子有语言落后、讲话不清楚或电视经常开很大声、常听不到家人叫唤等状况,应提高警觉并尽早带孩子就医检查。只有早期发现幼童的听力障碍,予以适当的治疗和复健,才能降低听力障碍对幼童的负面影响。
注:本文摘自台湾国民健康署。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