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耳朵,从现在做起
你对听力了解多少?
相信大家不少人都看过这个经典的小短剧,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耳朵不好不算什么大问题,年纪大了耳背很正常,然而,在有些关键时刻,这耳背也是“真要命”。那么现在我们就来pick一下今天的主题———听力障碍,也称听力损失,俗称“耳聋”。
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耳朵的结构。耳朵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外耳、中耳和内耳。声音以声波的形态,通过外耳道,震动到鼓膜.中耳的鼓膜和三块小骨头,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依次传递声波,并逐级放大,直到传到内耳,并震动耳蜗淋巴液.
在耳蜗内,神经连成数千根的纤毛,这些纤毛足以把声音的振动,转化为神经电信号,最后把信号传送到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有可能导致耳聋。
在此传递过程中,声音主要通过以下两种传导方式被大脑接收:骨传导:声音通过骨头传导到内耳刺激听觉神经到大脑产生听觉,声波震动——头骨、颚骨震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气传导:声音在空气以波的形式传播着(声波),声波震动——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什么是听力障碍?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两个基本概念和听损程度分级:分贝(db)(声音的基本单位)——声压级的单位,大约等于人耳通常可觉察响度差别的最小分度值。听阈——到某一分贝刚好可听见的值:国际卫生组织(WHO-)根据Hz、Hz、Hz和Hz的平均听力损失将听损程度分级划分为:25db以下可以听到的话,属于正常的情况26-40db轻度听损41-60db中度听损61-80db重度听损80db以上极重度听损简单来说,25db以下听不到,就是提示可能有问题了,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不是异常的。看完你就知道啦。听力损失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
一、暂时性听力损失
(1)听觉适应:强噪声下暴露一段时间后,听阈提高1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的现象。
(2)听觉疲劳:强噪声作用时间较长,听阈提高15~30dB,离开噪声环境需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恢复的现象。
举个例子,我们在听音乐或看电影后,出门会感觉耳朵有些发闷,这是无需担心的,前提是接收噪声的强度和频率适当。
有研究指出,超过分贝半个小时就会对听力造成损伤。我国现代声学开创者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①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75~90分贝。
②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45~60分贝。
③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35~50分贝。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85分贝是最多8小时可安全接触的最高音量。如果声级提高,容许的听力安全时间就要缩短。例如,从安全角度讲,高至分贝的声音——地铁列车产生的声响——一天只能听15分钟。
个人音频设备的声音输出范围可从75分贝到高至分贝。一般来说,个人音频设备的用户选择将音量设定在75至分贝。在夜总会、迪厅和酒吧,中位声音等级从至分贝不等;流行音乐会的噪音等级甚至可能更高。在分贝的音乐中呆15分钟,接触的音量等级可能相当于工人一天8小时接触85分贝声音所达到的等级。已发现体育场所的噪音等级为80分贝到分贝不等。在年足球世界杯期间,平均噪音等级高至.5分贝。即使只在这些娱乐场所短时间接触高分贝等级也可能是有害的。习惯性接触几乎肯定导致逐渐出现听力损失。
二、永久性听力损失
(1)先天性听力障碍发育畸形、遗传、妊娠期感染等
(2)后天性听力障碍化脓性中耳炎、听神经瘤等
我可以做哪些听力检查?
我们都知道,眼睛看不清,需要查视力,同样,耳朵听不清,当然需要查听力。
听力检查分为很多种,目前没有一种检查可以全面了解听力的问题,所以需要多种检查来相互补充和相互验证。常用的听力学检查都是无创的,也不会对被检查者造成任何伤害。
下面,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下目前常用的听力学检测方法。
纯音听阈测听(俗称电测听):检查听力好坏最基本的检测,可以简单的判定是哪种耳聋,是感音神经性的?传导性的?还是混合性的?以及听力损伤的程度是轻度、中度、重度还是极重度。这是目前业内公认的最接近真实听阈的测试方法,但它是一种主观的测试方法,要通过与被测试者(患者)之间的配合才能完成。所以,婴幼儿或低龄儿童就不能采用此种方法。言语测试:了解言语的分辨情况。就是说能够听清楚多少说话的内容。有些疾病,如老年性聋,就是比较典型的听得到声音,但听不清内容。声导抗检查:通过看鼓室图的形态,可以判断中耳的基本情况。现在还新出了宽频声导抗,能够从更多的视角来观察。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应用非常短促的声音刺激,通过放置在头颅表面的电极从脑电中提取信号的一种方式,是无创的检查。可以客观的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情况,以及大致的听力水平。由于无需被检查者的配合,所以广泛用于婴幼儿、儿童的听力测试。耳声发射:是探测耳蜗毛细胞功能的检查。因为大部分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毛细胞损伤造成,另外有些是毛细胞正常,而传入神经部分损伤。通过耳声发射的检查可以鉴别。通过各种听力学检查,医生就可以判断听力是否正常,初步判断影响听力的原因,给出进一步处理的建议。如何预防听力障碍?
1、保持低音量。听个人音频设备时可以调低音量。明智的做法是:
在听力安全范围内收听。确定个人音频设备的听力安全水平,在安静环境下将其音量设置在不超过最大音量60%的舒适水平。
带耳塞。如果经常去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场和嘈杂场所,使用耳塞保护听力
使用合适的插入式/头戴式耳机,如有可能,使用降噪耳机。
2、限制从事有噪音活动的时间。接触噪音的持续时间是决定总体声能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3、监测听力安全水平。
利用智能手机技术测量噪音暴露水平,使自己了解来自个人音频设备的噪声性听力损失风险。有些手机应用程序可以显示以分贝为单位的噪音强度,表明接触的噪音等级是否危险。了解你的产品及其安全特征和听力安全水平。
4、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
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电话上),或者在餐馆或其它社交场合等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则应寻求听力保健专业人员的帮助。
5、定期检查听力。
利用学校、工作场所和社区提供的服务,定期检查听力。此类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听力损失的初步迹象。
如果听力已经有损伤,医学上想要完全治愈会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想恢复一些功能还是有办法的,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使用一些辅助的器械,像是比较常见的助听器、人工耳蜗等等。这些虽说没法治愈,但是对生活的帮助是巨大的。
其实,最好的治疗是预防,在没有先天性问题的前提下,后天我们多注意耳朵健康才是重中之重!
本文作者:干朱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实习生
本文指导老师:
*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康复医学科言语治疗师、主管技师
美国杜肯大学康复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擅长各类神经系统病损导致的语言-言语障碍和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上海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失语症》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卒中后失语症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包括词汇提取障碍康复、辅助沟通技术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和沟通功能的影响。
审核:冯玲,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科行*副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
编辑:沈亚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