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名将倪志亮,毕业于*埔*校第四期,参加过广州起义。他是红四方面*和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红四方面*在四川征战时期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谋长。红一、四方面会师后,他被中革*委任命为红*大学校长,红四方面*南下途中,他兼任右纵队司令,他还曾担任总供给部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红四方面*筹集粮草;除没去西路*征战外,他参加了红四方面*几乎每一场大战。
他是徐向前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年6月徐向前被中共中央派到鄂东北根据地的柴山堡担任31师师长时,第3大队长倪志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他在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一书中说:“队干部中,只有倪志亮是中央派来的。他是北京人,*埔四期毕业生。”此后,倪志亮跟随徐向前征战,随着红*的壮大,职务又升为师长、*长、方面*参谋长等。
他带过的红10师、11师中出了一批名将,李先念、王宏坤、孙玉清、王新亭、李天焕、陈再道、胡奇才、滕海清等一批名将,如再加上任方面*参谋长的部下,则更是将星如云。作为红*的高级将领,必须要带兵,倪志亮知人善任,培养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才。
倪志亮鉴宝识才王新亭
年10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开始腾出手来,调集10万部队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
在反“围剿”作战中,王树声、倪志亮分率1、3团,于11月底雪夜袭新洲,干净利落地全歼守*郭汝栋第26混成旅,缴获了大批枪枝弹药和*需物资,也为部队解决了冬装问题。
红*在新洲还缴获了许多金银首饰,但战士们绝大多数出身农家,并不认识,把金镯子当作铜器随地丢弃。团长倪志亮得此知此事后,立即让1营1连战士王新亭前往辨认。王新亭曾在当铺当过十年学徒,能鉴别古玩、书画、金银首饰,他鉴出了许多被弄坏了的真金首饰。这些鉴别出的首饰送到当铺卖掉,换来的钱给部队买了棉布做衣服,钱还没用完,又给每个战士发了些零花钱。
其时,一连指导员徐其德在战斗中牺牲,正缺新的指战员,倪志亮便说:“王新亭既然能‘鉴宝’,自然有文化,让他当连队指导员吧!”
于是,王新亭从此走上了*工干部行列。倪志亮慧眼识英才,此后,在他的领导下,王新亭不断进步,长征时期成长为红九**治部主任、红*大学*治部主任。年开国授衔,王新亭授衔上将。
倪志亮对滕海清明降暗升
年6月15日,时任红四*红11师红32团第5连连长的滕海清,牵着两匹枣红战马准备练骑术。这两匹马是前两天5连参加潢(川)光(山)战役时缴获的敌骑兵战马。滕海清对骑兵十分羡慕,他挑了两匹高大的毛色枣红马,不舍得上交,准备自己过一下“骑兵瘾”,不料,刚出璞塔镇东门,就遇见了红11师师长倪志亮和师*委甘济时。
两匹战马立即引起了倪志亮和甘济时的注意,倪志亮对着滕海清问道:“牵两匹马干什么?”
滕海清怕上级知道自己“打埋伏”,灵机一动,赶紧说:“哦,是给师长、*委牵的。”
倪志亮见了好马,十分喜欢,信以为真,说:“这个小连长,脑瓜子蛮机灵的。”说罢,让通信员将两匹马牵走了。
10天后,滕海清接到营部通知:“带上背包,到师部报到。”到师部后,师长倪志亮开口道:“调你来,是想让你到师部通信队当排长。你是否满意呀?”
滕海清不明究里,急忙回答:“干什么都可以!没有不满意的。”他心里原以为是把自己当“改组派”抓走了,只要不是被关起来,至于当连长、排长,倒没什么好计较的。
等到了通信队后,他才终于明白过来,连长改任排长不是“降”了,而是“升”了。通信队虽然只都有两个排,兵力却不少,够得上一个加强连。滕海清任排长的一排,成员都是部队的打败仗后被解职的连营干部,通常过一段时间后,又根据需要,陆续分到部队担任营长、连长的工作。这些特殊的成员,手中武器都是冲锋枪。战斗中,如果不是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师首长是不轻易动用的。
原来滕海清将马送给师长和*委一事,给师首长留下来了印象,他们都觉得滕海清指挥5连打敌骑兵脑子灵活,团里反映也不错,是个可造之才,便将他调到通信排当排长。表面上看是将滕海清降了一级,但天天与师首长形影不离,上一任排长直接去当了营长。因此实际上是升了。
滕海清回忆在通讯队的经历,认为是有收获,且得到了锻炼,印象中倪志亮师长,虽很严格,但“总体上,他对干部还是爱护的。”
西征前夕救部将
年10月,红四方面*向西转移途中,在越过平汉铁路后遇到国民*重兵围堵,部队浴血奋战三天三夜,伤亡严重。迫不得已,10月16日,张国焘决定:“为了保证部队轻装行*作战,营以下职务的伤员就地遣散,自找归宿;营以上的仍然用担架抬着随*行动。”这一决定意味着,一些伤病员可能就要落入国民**或民团手中,凶多吉少了。尽管前途漫漫,环境险恶,条件极为艰苦,倪志亮却尽可能地抢救负伤的将才,陈再道、滕海清、胡奇才等都是负伤后被他设法带入西征的队伍中,边走边疗伤的。
医院的11师32团3营营长陈再道,因8月8日在猛攻麻城陡城山时受了重伤,子弹从右臂上部打进去,又从背颈下穿出,差点打中咽喉,击中颈动脉。大难不死,他被医生告知“好好养伤,过一两个月,你就可以出院。”有一天,医院换药时,一阵马蹄声停在门前,原来是师长倪志亮来找他。倪志亮一见面就打趣道:“陈再道,大家在前面打仗,你小子倒不错,住在这儿不走了。”“他伤还没好,需要继续住院治疗。”医生如实地解释。倪志亮急促地说:“你别听他的。你能不能骑马?”“能骑马的话,就赶快跟我走!”他不顾医生的阻拦,硬医院。回到部队后,陈再道才知道师长的这番苦心,要是等到伤好再出院的话,恐怕就再也找不到部队了。人民*队恐怕日后也就少了一位上将了。陈再道每每念及此事,打心眼里感谢倪师长,因此,他由衷地评价倪志亮:“他心胸开阔,性格直爽,以管理部队严格而让战士们生畏,但他很爱护下级和战士。”
在反“围剿”作战负了重伤的滕海清也在遣散之列,他左眼处于失明状态,右臂还是悬吊着,手与小臂的伤口在腐烂。他拄着拐杖,终于追上了后卫部队,医院院长后,院长为上级的规定感到十分为难。此前,倪志亮曾在年6月将32团连长滕海清调到师通讯营当排长,管理一些打了败仗待分配的营连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倪志亮对院长说:“通信队的一排长是管营连干部的,职务相当于副团级,要按营以上伤员待遇对待。”滕海清医院养伤。在翻越秦岭行*途中,师长倪志亮见一身是伤的滕海清光着双脚走在雪天中,穿着带血的破*衣,立即下令后勤部连夜赶做一件棉衣,找一双鞋,给滕海海。当晚,滕海清穿上了棉衣和布鞋。他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感觉倪志亮不仅是师长,还是一位亲爱的长兄。伤愈后,滕海清被派到保卫队当指导员,几天后又被倪志亮派到清江渡东南组织游击队。多年后,滕海清后来成长为21*首任*长。回忆红*时期的岁月,他动情地说:“他(倪志亮)是我尊敬的首长、要求严厉的上级,又是我可以推心置腹的兄长、为将做人的良师。”
西征途中带作风
11月底,倪志亮率红11师与国民*陕*在西安附近的子午镇交锋,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将陕*一部击溃后,即准备撤出战场。倪志亮带着警卫员随31团走在最后打后卫,团领导几次催促他,他就是不肯先撤。一股敌人追上来,眼看着就有被抓住的危险,倪志亮不慌不忙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赶快撒一把光洋!”说罢纵身骑上一匹毛骡。而追兵则蜂拥而上,抢夺地上的光洋,倪志亮乘机急催胯下的骡子,摆脱了追来的敌人。这一光洋退敌的举动,在12师中留下了精彩的一页,令指战员们为之钦佩不已。
寒冷的冬天,将士们身着单衣,在饥寒交迫中日夜兼程地打恶战、行*,许多人的草鞋已跑烂跑丢了,光着脚或用破布裹着脚走路,个个都都饥疲不堪,有的人在队伍中走着走着竟然睡着了,十分危险。四方面*行进在漫川关时,时任11师32团3营营长的胡奇才走在队伍后面殿后,夜里队伍停下后也跟战士们一样睡着了。突然他被人踢了一脚,睡眼矇眬中,揉眼一看,原来是师长倪志亮牵着马站在面前,师长什么话也没说,上前就给了他两个耳光,打完后骑上马朝队伍奔去。胡奇才被打醒后,睡意顿消,急忙督促全营跟上前头的队伍。
倪志亮的脾气火爆是全*闻名的,胡奇才对师长并不记恨,他认为倪志亮“严于律己,也严格要求下属,他很爱兵,但对部队的管理制度一点也不马虎。尤其对我们当干部的要求最严,他一再要求我们与战士风雨同舟,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我从倪师长几上学得不少好作风。”部队转战至陕西省东南的商县时,3营在这里击败一个民团的袭扰,缴获了几十件棉衣,大家如获至宝,各班各分得一两件轮流着穿。同志们考虑到营长陈再道、营*委胡奇才要到师部报到,特地给两人各分了一件棉衣抵御风寒。当胡奇才奉令带两个连到师部报到时,倪志亮对他不理不睬,仍然虎着脸烤火,胡奇才不安地站了足有10分钟后,倪志亮才瞪着他讥讽道:“哟!你这个营*委穿的挺好哇!”原来是对他穿着缴获的棉大衣大为不悦:“战士们都穿上了吗?”胡奇才赶紧申明:“这是为了快速赶到团部,同志们要我穿的。”“你这个营*委是怎么当的?”倪志亮不满地说:“同志们都还没有冬装呢!”胡奇才赶紧认错,迅速把大衣脱下来,并悄悄让人通知营长陈再道,千万别穿大衣来见师长,免得再挨一次尅。
对师长的这一番批评,胡奇才口服心服,他在回忆中认为:“这些优良作风在战争年代也是部队的战斗力,其可贵之处是可以想见的。”
抵制“肃反”扩大化
红四方面*被迫离开鄂豫皖,作为鄂豫皖红*和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倪志亮为之痛心疾首,十多年后,他在延安与老领导徐向前一起合写了长文《鄂豫皖红*历史》,对失败的教训作了全面客观深刻的剖析。特别就鄂豫皖中央分局开展不适当的“肃反扩大化”对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作了深刻的剖析。
张国焘、陈昌浩、沈泽民等到鄂豫皖苏区不久,即按照“左”倾主义把持下的*中央的要求,大抓“AB团”、改组派、托派、右派、社会民主*,在鄂豫皖制造了许多的冤假错案,滥杀无辜。尤其是年9月开始的白雀园“大肃反”,成为鄂豫皖根据地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页。在近3个月的“肃反”,肃掉了名以上的红*指战员,十之、六、七的团以上干部被逮捕、杀害。看到身边的优秀干部一个个被抓捕,又一个个地被冤杀,他深感痛心。在这次肃反中,红四*主力4个师12团职的领导干部中仅有倪志亮、王树声幸免,其余的统统被杀掉了。肃反弄得人人自危,熟人见了面都不敢说话,生怕被说成是“秘密组织”、“反革命活动”。就连王树声、倪志亮这些老同志见到徐向前,都不敢说什么。
对“肃反”扩大化的做法,倪志亮一直持消极态度。倪志亮本着对革命的忠诚,在11师当师长时,同李先念*委一起坚决抵制了肃反扩大化错误,保护了大批干部、战士,是红四方面*中肃反人数很少的一个师。
年7月,曾中生被免去红四方面*参谋长之职,由倪志亮接任西北革命*事委员会参谋长兼红四方面*参谋长、彭杨**干部学校校长。后来,张国焘、陈昌浩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再次大肃反时,保卫局在各部队抓了一批基层干部。作为方面*参谋长的倪志亮,在反敌“六路围攻”作战期间,以前方急需用人为由,把这批干部全部释放,交给第4**长王宏坤指挥,保护了一大批好同志。
倪志亮骁勇善战,为红四方面*的一员猛将。猛将给人的印象未免生硬粗暴,其实对一支农民为主要兵源的红*来说,也是情有可原,正所谓“慈不养兵”,如《亮剑》中的团长李云龙和*委赵刚,单靠知识分子赵刚温文尔雅的说教,显然不如大老粗李云龙的一番狂骂管用。这也是战争年代带兵固有的特点所致。事实上,倪志亮带兵打仗,还是粗中有细,体现出对部属的关爱和培养,否则其部下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惦记着他的好,其部下也不会名将辈出,打那么多的胜仗了。